人心所向 眾望所歸:盧武鉉緣何當選韓新總統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0日 02:21)
人民網消息:
對內深化改革,對朝堅持緩和,安定、發展、反腐贏得人心
12月19日,韓國第16屆總統選舉落下帷幕。韓國執政黨新千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盧武鉉戰勝競爭對手韓國大國家黨總統候選人李會昌,當選新一屆總統。隨着韓國政壇“三金(金泳三、金鐘泌、金大中)”時代的結束,韓國在新世紀首次實現了政權的“新老交替”。
新千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盧武鉉現年56歲,農民家庭出身,家境貧寒,度過了求學難、求職更難的歲月後,1978年開始律師生涯後,曾免費為民眾辯護,深得尊敬。1988年步入政壇後,主張反獨裁,建新政,是韓國政壇上的一顆新星,曾任政府海洋水産部長官,以“忠厚、講信用、平易近人和平民形象”著稱。
韓國第16屆總統選舉,是21世紀首次大選。選舉結果不僅關係到克服金融危機後韓國的經濟走向,而且將直接影響到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的穩定。競選期間,盧武鉉與李會昌的“兩強之爭”,不分上下,異常激烈。儘管在最後的關頭18日晚,“盧、鄭聯合陣營”出現分裂,鄭夢準撤消了對盧武鉉的支持,但廣大選民最終還是選擇了盧武鉉。此屆總統選舉,盧武鉉之所以能夠戰勝強勁對手李會昌,主要原因有三:
一、安定、發展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5年前,韓國經濟遭受歷史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在金大中總統的領導下,國民萬眾一心在克服金融危機後,經濟取得了迅速增長,如何保持和發展這一勢頭,已成為韓國廣大選民的一致願望。
盧武鉉在競選綱領中提出了要繼續推進經濟改革,建立公正、透明、健康的市場秩序,摒棄“政經勾結、官治經濟”等弊病,主張維持目前實行的對大企業集團無限膨脹的限制,並制定了年增長率要實現6%的目標。為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革除漢城人口爆滿,房地産價格爆漲、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嚴重等弊病,他提出了要把韓國行政機關遷移到外地的“行政首都遷移”計劃。廣大選民認為,盧武鉉的這些措施是在韓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推出的,既現實又合理,符合廣大民眾求安定,求發展的願望。
二、反腐敗,創新政是選民的強烈呼聲。金大中總統執政5年,政績良多,弊病不少,尤其是執政後期政權出現疲勞症,與民眾的期待逐漸拉開距離。儘管金大中本人政治品質頗佳,但政府中腐敗分子和其2個兒子因受賄被捕,使政府形象受損,韓國國民反腐敗,建新政的呼聲日益強烈。執政黨新前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盧武鉉並沒有躺在金大中執政時期的“功勞簿”上,而是深刻認識到對前政權決不能搞“政治憐憫”和“以功掩過”。在競選中,他提出了“要通過政治改革,清算舊政,創建新政”的口號。為防止在競選中出現“金錢政治和金錢選舉”等腐敗現象,他表示在大選中堅決拒絕收取企業和經濟界的“捐款”,一定要實現“不用金錢拉選票”的誓言。民間自願捐出的大選資金,將依法使用,並將資金的使用情況公布於眾。為實施政治改革,盧武鉉提出要消除政壇上的腐敗現象和特權,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要革除區域或小團體的利己主義,實現民族大團結。
三、確保朝鮮半島長期的和平與穩定,繼續推進韓朝和解、合作的和平進程,是韓國選民的最終選擇。此屆總統選舉隨着朝鮮核問題的出現,如何解決朝鮮核問題以及是否繼續推進韓朝和平進程,不僅成為了總統候選人之間競選的焦點之一,而且將影響到朝鮮半島局勢的發展和東北亞地區的穩定。盧武鉉是金大中對朝緩和政策的最大支持者。他認為,朝鮮核問題必須用和平的方式進行解決,不能靠制裁和武力來解決,並認為只有繼續推行對朝緩和政策,鞏固和發展南北和解合作的基礎,才能確保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促進東北亞地區的合作與繁榮。盧武鉉反對借朝鮮核問題,把半島形勢引向動亂和對峙的主張,並強調沒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就不會實現韓國的持續發展和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韓國總統選舉已落下帷幕,但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目前,韓國經濟雖增長較快,但家庭平均負債高達3000萬韓元(1美元約1200韓元),隨着內需不振,消費心理受阻,韓國經濟遇到巨大挑戰,如何打破這一瓶頸,乃是艱巨考驗。其次,腐敗一直是韓國政壇的一大“癌症”。歷屆政權無一不是打着“反腐清政”而走馬上任的,然而卻又都栽在“腐敗”醜聞之下,新總統能否一掃舊弊,凈化政壇,人們拭目以待。第三,朝鮮半島的和平進程能否繼續得以順利發展,人們心存擔心。盧武鉉雖然積極推行對朝緩和政策,但將受到在野黨大國家黨的頑強牽制,尤其是在國會“朝小野大”的局面下,能否穩定住目前韓朝關係良好的發展勢頭,任務艱巨。就中韓關係而言,韓國各界普遍認為,兩國關係將會繼續朝着既定方針發展下去,互利合作的前景將更為廣闊。(徐寶康)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