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元首經常見面好處多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04日 17:05)
瞭望東方週刊消息: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黃琳報道
胡錦濤此次出訪,除了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哈薩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其他領導人會晤外,還將出席在英國舉行的“8+5對話會”。
至於在此期間會見外國領導人的安排,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6月28日説,胡錦濤主席出席“8+5對話會”的日程非常緊張,現在各方還在就有關日程進行協商,具體會見哪些領導人還沒有確定。
2003年5月26日至6月6日,胡錦濤當選為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莫斯科也是首站。在整整10天的歐亞之行中,胡錦濤行程近2萬公里,訪問了5個國家,7座城市,陸續會見50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
“領導人之間經常見面可以讓嚴重問題變得次嚴重,次嚴重問題變得不嚴重,人際關係中常來常往很重要,國家首腦也一樣。”美國克萊蒙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湯本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湯本説,在美國,總統和高層領導人往往設法與相關國家的元首建立“交情”, 作為外交活動的補充。
2001年,布什和布萊爾首次在美國總統度假地戴維營會面時,兩人就努力找尋雙方的共同點。在當時的記者招待會上,布什説,“我們都使用高露潔牙膏,我們都喜歡運動,我們的妻子都了不起。”布萊爾在旁邊加了一句——“我想這些共性足以使我們惺惺相惜。”
布什的友情攻勢的確有了回報,布萊爾不顧英國老百姓的反對,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問題上對布什可謂“一跟到底,絕不回頭”。
在外交學院副院長曲星教授看來,國家首腦之間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使得在解決兩國的分歧時,更容易溝通和相互理解,也讓困難變得容易克服,有利於合作領域的開拓。
在中美關繫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江澤民、克林頓1993年在西雅圖會晤,遏制了中美關係的繼續惡化。中美首腦通過特使、熱線電話的直接聯絡,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美之間所發生的種種事態,例如1996年臺海危機、1999年中國駐南使館被炸事件,以及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等。
2005年1月12日,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在全國貿促工作會上表示,“首腦外交”有利於推進我國對外經貿交往。他介紹,各國元首與政府首腦率經貿企業界代表團訪華,去年數量更為突出,全年中國貿促會接待隨外國領導人來訪的企業家代表團多達27批。
此外,中國貿促會也組織經貿代表團頻頻隨同高層領導出去“首腦外交”。
曲星給《瞭望東方週刊》介紹,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官的活動受到限制,和西方不接觸,領導人之間外交一般是集中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當時國家領導人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腦建立了比較密切的關係,比如和金日成、胡志明等。
基辛格訪華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和西方領導人接觸,兩國政府開始正式聯絡,但領導人之間談不上什麼比較密切的個人關係,當時雙方還有一些戒備之心。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外交力度也加大了,中國和很多國家建立了首腦定期會晤機制,比如中俄、中歐等。不管是這樣雙邊的會晤機制,還是多邊的場合,比如APEC、“10+3”、“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等,大家見面的次數多了後,雙方的熟悉程度也就加深了,有時還可以突破官方正式色彩。
江澤民去法國時,還專門去希拉克總統的家鄉,希拉克來華時也到江澤民的家鄉揚州。到對方的家鄉去,本身就體現了一種特殊的領導人之間的交情。
責編:王麗華 來源:了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