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社會公德)汕頭:骨灰撒海 文明喪葬成風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31日 08:58 來源:
    專題:弘揚社會公德 倡導文明新風

徐鵬飛繪

  人民日報消息:前一段時間,廣東省汕頭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正忙於組織今年第二次骨灰集體撒海,這種科學文明、節儉質樸的喪葬禮儀已逐步為汕頭城鄉群眾所接受。

  1998年清明節期間,汕頭市在媽嶼外海域舉行了“讓先人回歸自然,願親情溶存大海”的骨灰集體撒海活動。此後,每年在清明節或冬至前後都組織這樣的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和海內外潮汕籍鄉親的熱烈響應。一位陳姓市民,1971年其母去世火化後,骨灰停放在家中30年。他得知第四次骨灰撒海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活動,了卻多年心事。一位李姓中學老師,2000年丈夫去世,她遵照遺願把骨灰撒入大海。2001年第四次骨灰撒海活動時,她又為公婆及祖母等3位先人辦理了骨灰撒海手續。在她看來,骨灰撒海既徹底衛生,又文明高尚,是先人的最好歸宿。

  在汕頭,連年來報名參加骨灰撒海活動的人越來越多。8年來,汕頭市已連續在中心城區舉行10次骨灰集體撒海活動,累計共有4830多份骨灰撒入大海。據不完全統計,汕頭市中心城區近幾年撒海的骨灰數量約佔火化遺體總數的三成左右,而澄海區更高達七成。

  短評

  倡導新的殯葬觀

  骨灰撒海是我國繼火葬後又一次重大殯葬改革,也是當今世界各國積極倡導的文明之舉。早在1956年,周恩來就同鄧穎超約定:死後把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周恩來曾這樣説過:“人死後為什麼要保留骨灰?把它撒在地裏可以做肥料,撒在江河裏可以養魚。”

  骨灰撒海改變了人們“入土為安”的舊觀念,與土葬相比可節約大量的土地、木材、金錢,能為子孫後代多留一些凈土。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年死亡率約0.65%,近五成的遺體實行火化。雖然火化後存放骨灰的靈堂或公墓較土葬大大節約用地,但每年仍有近7000萬平方米的土地變為墳地。

  新觀念的形成需要倡導。汕頭市每年舉行骨灰撒海活動,在實踐中慢慢培養新的殯葬觀。上海市民政局也在今年清明前夕出臺規定,凡具有上海常住戶口、過世後骨灰撒海的,每人補貼150元。希望科學文明的現代殯葬風尚能在我國沿海地區廣泛推廣。(本報記者 侯偉生)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31日 第二版)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