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誰策劃了中青年“過勞死”?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9日 12:43)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央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就中青年“過勞死”現象聯合實施了一項調查,發現了一個讓人感到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過勞死”的陰影已經非常不詳的籠罩在中青年的頭頂,另一方面,82%的被調查者卻表示,“獎金如果足夠高”,就願意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見4月18日《中國青年報》)。真是“生命誠可貴,獎金價更高”——大家為什麼都不惜“拿命換錢”呢?
在我看來,“拿命換錢”的奇特現象,是消費主義的新教條和社會上出現的“新貧困”之間存在著一種“複雜的共謀”的結果。如果把處於“過勞”狀態的中青年比作一頭負重前行的牛的話,則消費主義猶如穿過牛鼻子的韁繩,缺乏保障的社會結構導致的“新貧困”則像一條不斷抽打牛屁股的鞭子。“過勞者”除了“過勞”,別無選擇。
由於消費主義的新教條宣佈:一個人的價值高低、人生成敗的惟一標誌,就是其消費水平。而作為高品位生活以及成功象徵的消費方式又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消費水平節節攀升。所以凡是在有意無意當中接受了這一新教條的人,其內心均處於焦慮之中。除非能夠買彩票中大獎或者通過MBO之類的名堂獲得一大筆外財,否則便只能通過“過勞”這一方式來“飲鴆止渴”了。而且當消費主義在不知不覺變成新的“意識形態”後,單靠個人對其具有免疫力也是不行的。因為如果你不按照這種教條行事,那麼在職場和社交生活中,你就會成為一個“異類”,很快就會被邊緣化。
此外,由於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被打破,新的社會保障制度又不完善,因此,許多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誠如現代心理學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所説:“你恐懼,因為你不知道下一步踏向何地?”一位網友在這條消息的後的跟帖中深有感觸地説:“如果房價不是這麼的高, 如果醫療費用不是這麼的高, 如果教育收費不是這麼的高, 如果我們對將來有信心,我們幹嘛還要拿命換錢?”我相信這段話道出了許多中青年的心聲。這是我們在“告別短缺”之後的“新貧困”。正是對這種“新貧困”的恐懼,才驅使人們不得不選擇“過勞”,因為只有掙到更多的錢,才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為什麼説消費主義和“新貧困”之間存在著“複雜的共謀”呢?這從兩者所導致的社會後果之間具有驚人的一致性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來。那麼又是誰策劃了這個“複雜的共謀”呢?福爾摩斯的經驗是:當你對一起兇殺案全無頭緒時,你可以徑直去尋找罪行的受益者。簡言之,誰能從中青年“過勞死”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和利益,誰就是這種“複雜的共謀”的幕後推手。
需要強調的是,在我看來,即便是“過勞死”的受害者自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複雜的共謀”有意無意的推手之一,因為他們堅信這樣就可以使自己早日過上夢想的“中産階級”生活。走筆至此,我不由得想起了哲人羅素説過的一句話:“人類將在學會思考前滅絕!”這話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作者:鷹之岩)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