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春節改期”緣何招來一片罵聲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3日 13:20)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一批專家學者提出,可將春節改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從而使這個每年游移不定的節日相對固定在2月4日,並使歲首春節能夠名實相符。目前,專家已成立了曆法改革研究會,並徵集各界簽名,爭取在全國人大會議中立案審議(1月12日《揚子晚報》)。
真是莫名其妙!更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專家給出的春節改期的理由:春節日期的游移不定,可能延誤農時、導致節日供應失誤、增大春運壓力、影響兩會精神及時有效的傳達、延誤年度任務等等。
常識告訴我們,專家給出的這些理由似乎沒有一條能讓人信服:春節與元旦的日期不夠統一算什麼罪過?還沒有聽説哪的農民因為“過大年”而延誤了農時,荒廢了農田;而節日供應是否充足也並非是由春節説了算;中國人有過春節回家團圓的習俗總不至於要給交通部門的運力讓路吧?因過節而延誤的工作,不去追究延誤者的責任,怎麼反過倒怪過節的日子不對呢?
按專家的這一理論推理,春節實在是“十惡不赦”,至少也應具有“原罪”,不如乾脆取消算了。也許專家心中確實存有這種念頭,改期不過只是一種迂迴策略。當然,我不是專家,所以也無從知道專家心裏到底是怎樣想的。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對所謂專家提出的這種春節改期的意見是無法接受的。
退一步説,就算是春節改在了立春,專家所列示的這些問題就一定能夠完全改觀或者部分好轉嗎?我看未必,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我堅信大部分人不會因為春節改期而放棄不過。只要大部分堅持過節,就必然會有大批在外人員返鄉,就必然還會造成春運壓力,而因過節延誤的工作必然還會照延不誤;該供應不上的産品照樣供應不上!
直覺告訴我,專家拋出這一高論必然引起一片罵聲。事實正是如此,這一新聞一經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轉載,馬上就有網友發言評論,幾乎所有的網友表達了一致的反對態度,甚至於出言激憤地予以痛斥。這樣局面恐怕是專家們始料未及的,在我看來,這樣的罵聲才真正代表着民意,傳達着民意:傳統節日不是“陽春白雪”,具有世俗意義。
傳統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一種人文標識,是一個民族賴以存在的根基之所在。隨着社會的發展,春節等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已經擴展了其內涵,春節的世俗意義就在於:這是一個親人團聚和對長輩表達敬意、人們休憩、放鬆、安享歡樂的節日。人們對節日氛圍的重視早已超越了節日本身,“過個年都不讓人痛快”表達的正是人們對春節世俗意義的認同和渴望。
誠然,春節前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專家研究解決,而且要從根本上解決,解決的目的在於讓全國人民更好地過年,更好地體會春節的世俗意義,絕非是給全國人民添堵,過個年都不讓人安生。這樣沒有民意支持的“高見”,還是不要去浪費人大的時間為好!(網友:劉利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於冰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