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期待更多的“假想市長”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1日 14:22)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我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市民,但我愛這個城市,所以我要為政府出主意、想點子,幫助政府把這個城市建設好。”1月5日,經常騎自行車搞調研,被稱為“假想市長”的淄博市市民王仲華這樣對記者説。近年來,淄博市相繼開通了市長專線電話、市長電子信箱以及免貼郵票的信件直郵等渠道,廣開門路,請市民參政議政。2003年,還專門成立了市民建議徵集辦公室,對各類建議、意見、投訴進行整理,再提交淄博市領導批辦或轉交區縣及部門。到目前,淄博市市民建議徵集辦公室共收到各類建議9700多條,內容涉及城市建設、交通、文化、環保、規劃等方面,涌現出了幾百位像王仲華一樣的“假想市長”。這些“假想市長”大多來自社會基層,普遍關心城市發展。(《大眾日報》2005年1月10日報道)
作為一個普通市民,竟然有了當“假想市長”的願望,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他反映了一個公民意識的覺醒,也真實地反映了淄博市言論環境的寬鬆,反映了市民建議被採納,被重視的程度。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習慣於這樣的思維定式,即“孩子哭了抱給娘”,一個城市每每出現了問題,作為一市之長往往“首當其衝”,可以説,事無巨細統統都有市長過問已成了一些地方的常態。市長整天價陷入一種忙而無序的亂象中,市長縱然“分身有術”也是難以招架。何以會造成這樣的社會困境?究其原因,就在於沒有及時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建言環境機制。眼下不少地方設立了“市長熱線”,關乎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可通過“市長熱線”進行信息反饋,而實際上不少地方的“市長熱線”早已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而已。前一時期,有家報社的記者為了探聽“市長熱線”的虛實,撥打了一天竟然沒有接通,如此的“市長熱線”又怎能不涼群眾的心?
淄博市的公民緣何熱衷於當“假想市長”?説白了,就是民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如果一個公民的建言獻策長期得不到理會,甚至被當成“異端邪説”加以整治,公民還會有當“假想市長”的願望嗎?“假想市長”與真市長是一種互動關係,只有二者的關係協調好了,“假想市長”才會越來越多地出現。當“假想市長”並不是件容易事,首先要有顆責任心,要有種責任感,要善於發現問題,看到問題,並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假想市長”把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反饋到市政府那裏後能及時得到回應,這樣的“假想市長”當起來才有奔頭,反之,“説了白説”,今後誰還願意操這個閒心?
參政議政是政協的一項基本職能,其實,作為一個公民,憲法同樣賦予了他們這種參政議政的權利,只是長期以來一些地方不重視民意考量,所以群眾也就不願再“多管閒事”了。倘若一個地方有着良好的建言環境,每條建議都能得到切實尊重,人們還是願意“袒露心聲”的,怕就怕不善於聽取批評意見,這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忌。
我們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每一項政策的出臺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戰爭年代我們黨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今天搞現代化建設,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黨將一事無成,這已是被實踐驗證了的真理。要想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就必須善於聽取群眾意見,不能把群眾的意見當成“耳旁風”,更不能當成故意“找茬”,沒有寬鬆的建言環境,只能造成“萬馬齊喑”的可悲景象。
城市要發展,離不開群眾的參與,注意吸納民意並作為重要考量,而後付諸改革開放的實踐,付諸城市發展的實踐,定能顯現出群眾的智慧和能量。願人們能從淄博市的做法中受到啟迪,着力營造一種良好的建言環境,開放言路,開啟民智,讓每一個市民都有一種想當“假想市長”的願望,這也是建構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可以説,一個城市“假想市長”輩出之日,也便是城市發展步入崛起之時,願更多的城市出現更多的“假想市長”。 (作者:李紅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