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南京玄武區社區居委會:政府轉變職能 “小巷總理”松綁  
07月27日 15:40

    “牌子多、臺賬多、檢查評比多”,是現今許多社區居委會新的行政化傾向。南京玄武區從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機關作風入手,大刀闊斧地為社區居委會“減負”,使他們能更好地履行社區自治組織的職能,集中精力搞好社區建設。

    居委會職能錯位 “小巷總理”不堪重負

    被稱為“小巷總理”的社區居委會幹部,在承擔大量社會工作的同時,還要應對上面交辦的各種行政事務和考核評比,工作負擔越來越重。

    記者在玄武區後宰門街道富貴山社區居委會看到,在區裏沒有開展清理工作之前,社區居委會的工作臺賬多達48本、100多項,社區黨建、工會、婦聯、治安、服務、衞生、文化、環境和文明樓幢、軍民共建等10多項工作需分門別類詳細記載。其中,僅計劃生育臺賬就有21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需填寫的表格有13張之多。此外,挂在居委會門前的還有市容衞生、紅十字會、禁毒等10多個部門設在社區的“領導小組”的牌子,以及數10塊格式相似、內容各異的展板。

    社區居委會主任沈鳳英説:“這麼多臺賬、展板、牌子,主要是為了應付上面的各種檢查評比,有時一項活動要重復記在不同的臺賬上。如搞一次社區健康教育,就要在科普、老年活動、婦女、文化、衞生等臺賬上都要記一筆,還要讓參加活動的群眾在不同的臺賬上簽到。”為了做完這些臺賬,沈鳳英和同事經常將臺賬帶回家中,幹到深夜一二點鐘,有時還需動員愛人、孩子一起做。

    後宰門街道工委書記張可道在分析這一現象時説,現在許多社區居委會被原本應由政府部門做的行政事務纏住手腳,成了“婆婆的嘴,政府的腿”,影響了其服務社區的職能。

    追根尋源“減負” 關鍵在“政社分開”

    今年初,玄武區開始在社區居委會開展“清職能、清牌子、清臺賬、清檢查評比”的“四項清理”工作,進一步明確政府部門與社區居委會的關係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而是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

    在對社區居委會的各種牌子、臺賬重新梳理、精簡後,玄武區確定每個社區只挂“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居委會”兩塊牌子,建立社區黨建、社區服務兩本工作臺賬(工作展板),其它各種牌子、臺賬和各項行政性檢查評比一律取消。今後對社區工作的考核,主要是強化群眾監督和民主評議,每年組織社區居民評議社區居委會的工作,組織社區居委會評議政府部門的工作,並將這些評議與公務員的考核與政府機關的各項評比活動挂鉤,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玄武區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解除社區居委會的不合理負擔,受到全區上下的一致擁護和好評。各級政府機關轉變觀念和作風,認真清理以往加給居委會的牌子、臺賬和檢查評比,提出為社區服務的具體措施。區計生局將下達社區的21本計劃生育工作賬冊,精簡為1個工作薄;區民政局建立了“社區聯絡點”制度,每個工作人員定期深入社區指導、幫助工作;區婦聯面向社區開設婦女兒童維權投訴信箱和服務熱線……卸下重負的廣大社區居委會幹部,搬掉了層層疊疊的工作臺賬,擺脫了繁雜的行政事務,一心一意地投入社區建設。

    “四進社區、九到戶” 服務基層辦實事

    在開展“四項清理”工作的同時,玄武區紮實推進“四進社區”、“九到戶”的活動,將政府部門為基層服務、為社區服務的承諾落到實處。

    區科技、教育部門利用本地高校、科研單位的人才資源優勢,建立社區科普教育網絡,現已開辦的“社區院士科普網站”、“未來工程師俱樂部”、“娃娃環境科學院”、“家庭科普趣味大賽”,吸引社區群眾踴躍參加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區司法部門開展“審判工作進社區”活動,通過“社區法庭”的公開審理,以及法律諮詢、講座、服務熱線和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由區政府出資、出力興建的“社區服務中心”、“群眾文化廣場”等文體活動陣地,以及“社區教育超市”、“民政醫院”等服務機構,拓展了社區的服務功能。

    開展社區服務“九到戶”活動,是玄武區社區居委會密切聯絡群眾、加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新舉措。“減負”後的居委會幹部,堅持將“社情民意訪問到戶、文明守法宣傳到戶、便民求助服務回應到戶、扶貧濟困幫助到戶、鄰里糾紛調解到戶、治安防範提醒到戶、計生知情選擇服務到戶、除害藥品發放到戶、生活垃圾收集到戶”,工作更加深入細緻。最先在全區進行“減負”試點的後宰門街道富貴山社區居委會,通過逐戶摸底調查,排出了10多家特困戶重點幫扶。新街口街道北門橋社區居委會主任王鳳茹根據群眾反映,多方協調整治了小區200多平方米的坑洼路面,受到居民好評。王鳳茹感慨地説:“工作臺賬做得再多,也不如辦一兩件實事更能讓群眾滿意。”(記者 徐機玲)



責編:千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