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專家呼籲開發保護武當山最早的古建築群  
07月20日 15:41

    武當山早就是中外聞名的道教文化旅游聖地,然而這一道教名山的發源地──以“五龍宮”為中心的“西神道”一帶地區,至今沒有得到開發保護,仍然是殘垣斷壁、鮮為人知。

    據武當山民歌村發現者、中國民間文化協會理事李徵康副研究員介紹,五龍宮是武當山最早受皇室所封建成的道觀所在地。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在此首創“五龍祠”,後於明永樂十年(1412年)大規模擴建,賜額為“五龍宮”。

    長期以來,武當山的旅游圖顯示的大多是始建於元朝的“東神道”和“南神道”景區,貫穿於“玉虛宮”到“金頂”。這一地區在過去20年裏由政府投資數億元,修復古建築,增設交通、水電、通訊和服務設施,游人可以登山或乘纜車參觀游覽。

    而全長約兩公里的“西神道”,至今仍是只有考古學家和道教研究者才涉足的古代遺址,近年來開始吸引一些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的學者。這一地區主要的古建築“五龍宮”的木制結構殿宇大部分毀於1928年前後,只保存有部分磚基、碑刻和道像等。

    西神道有多處武當山之“最”:武當山最大的涵洞——“五龍宮涵洞”,始建於宋代;武當山最大的石雕香案;最大的武當道人墓穴——“榔梅真人墓”;武當山唯一一座跨河谷兩岸修建的廟宇“仁威觀”;孫思邈研製火藥的岩洞——“凌虛岩”等。

    在五龍宮中,至今保存有武當山最大的真武銅像——元君殿殿基漢白玉座上的銅鑄鎏金真武坐像。此外,五龍宮還有明永樂時的禦制碑和記錄着武當山風貌、起源和五龍宮興衰始末的元代碑文,對研究武當山道教發展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西神道一帶還有十多個岩廟。這些建在岩石洞穴上的道觀,有的曾是道士為求長生之道修行和煉丹的地方。整個地區山峰俊秀、溪水傳澗,蘊含着深刻豐富的道家文化。

    據介紹,由於缺乏資金,這一帶的文物至今沒有得到開發保護,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文物專家呼籲有關部門對這一狀況儘早予以關注。(房寧 田袁)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