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剛剛開始,不少小學六年級畢業生卻又被召回學校上數學課,以彌補台灣今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所導致的小學與初中課程銜接漏洞。據悉,台灣因此受到影響的學生約60萬餘人。
“那簡直就是填鴨!”從學生、老師到家長都對這種莫名其妙的“補救教學”抱怨連連,至於學習效果,不少老師都説接近於零。
台灣的“九年一貫”課程今年9月進入實施第二年。這一新課程於2001學年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分四年全面實施。自今年9月開學的2002學年起,小學四年級與初中一年級加入實施新課程,而這兩個年級原來學習的1993年訂頒的課程標準,與“九年一貫”課程設計有較大差異。
據介紹,九年一貫課程的7大領域中,數學差異最大。以小學六年級升初中一年級為例,就有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倍、反比例、多邊型的內角和、運用計算機處理統計資料等10個單元被漏掉。同時,許多老師表示,“九年一貫”的英語教科書版本太多,彼此銜接不易,各地實施英語教學的年級也不統一。
台灣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表示,新舊教材銜接問題早有人提出,但是教育部門卻遲遲拿不出對策。“補救教學”的資料不足,需由教師自行編定,教師們對此頗多抱怨。
有關人士指出,教育部門斥資新台幣10億余元進行的“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卻在教材銜接中出現嚴重“斷層”。教育部門兩年前就已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但因為政黨輪替、人事更迭使這個問題被忽略,造成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權益的損失。同時,儘管“補救教學”已經展開,但由於教育部門交代不清,各縣市都出現中學、小學互踢皮球的現象,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