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獎何時青睞社會科學家?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9日 03:58)
中國青年報消息:近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東生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分別獲得了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一大批在科技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也同時獲得了獎勵。一年一度,每當春風拂面的時候,總有做出卓越貢獻的中國科學家受到國家的獎勵,讓人欣慰之餘不免又生出些許感慨,生出些許聯想,甚至是些許惋惜。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我們都知道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沒有創新的理論思維;一個民族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保持旺盛的創造激情,不能沒有不斷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然而,這麼多年來為什麼沒有一位中國社會科學家獲得過國家大獎?
當我們一味地去追求GDP的時候,當我們欣喜於經濟的高速增長的時候,當我們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巨大推動力的時候,我們終於發現人類社會還有不少問題不是高科技本身能直接解決的——比如,高科技並不能直接解決社會的腐敗問題、犯罪問題、貧富差距問題,高科技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在人類社會佔主導地位的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高科技也不能替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係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不僅要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結合,更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來解決。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25年,從思想僵化到解放思想,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聽政於民到決策利民,從篤信自上而下到力倡自下而上的人才評價新機制,從片面追求GDP到堅持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其中又飽含了中國社會科學工作者多少心血和他們不懈的探索與無私的建言獻策!實踐證明,“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培養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家,與培養高水平的自然科學家同樣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與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學素質同樣重要;任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與任用好自然科學人才併發揮他們的作用同樣重要”。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近年來,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相應地還是被人們忽視了。
近年來,隨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學子投身高科技領域創業,中國青年學子中由來已久的“重理輕文”的現象卻愈演愈烈——“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是生活告訴孩子們的“真理”。小學升初中,只要有數學競賽的獲獎證書,便可以暢通無阻地直接升入重點中學;以至於在一些重點小學裏,有的小學生為了“奧數競賽”竟可以不上語文課、體育課;高中分文理班,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一般只有理科學習吃力的才會選擇文科班;考大學,一流成績的學數理化,二流成績的才學文科,而哲學系往往是錄取分數線最低的,常常是考生的第二第三志願……這是為什麼呢?大概我們不能只怪孩子們“功利主義過濃”吧!而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裏,青年研究人才的頻頻跳槽、流失,也是一個不爭的實事,我們大約也不能僅僅責備他們“不甘於清貧”吧!
在西方,正是文藝復興運動開創了西方科學啟蒙,成為工業革命實現的精神先導;在我國,正是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為改革前夜的中國點燃了思想的聖火,為現代化的實現開闢了道路。因而,一個缺乏哲學社會科學底蘊的民族必然是一個沒有生氣、沒有希望的民族。正如著名哲學史家任繼愈所説:哲學社會科學雖然不能創造即時的財富,但它影響着一個民族的精神、性格,為一個民族的不斷創新提供不竭的思想和理論支持。面對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世紀,作為曾經對人類文明進程有過傑出貢獻的偉大民族,走向高速發展的中國不能沒有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創新,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關鍵在於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人才輩出。怎樣才能營造一個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社會環境,怎樣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怎樣讓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得到應有的社會尊重和激勵,怎樣在體制上予以保障……我們難道不應該深思嗎?
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更快的發展、更大的繁榮;我們更期待中國社會科學家能早日獲得國家大獎!(田心)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