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教育成奢侈品:2000億亂收費讓教育陷入尷尬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4日 14:00)

  中國青年報消息:教育反腐直指2000億元亂收費,中紀委督查千餘人——最新出版的《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了這一驚人數字。教育腐敗牽動公眾神經,一場力度空前的整頓教育亂收費的風暴正在全國範圍內席捲,從共和國總理到教育部長,再到各省一把手,對這一問題都空前關注。

  教育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今年全國共發現教育亂收費問題2566個,清理取消違規收費項目累計361項,1095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有教育專家保守測算,10年來,教育亂收費總額已超過2000億元。教育已和汽車、房子並列成為當前10萬元級消費的三大代表。

  亂收費2000億元!如此驚人的天文數字説明什麼?説明本應成為社會必需品的教育,幾乎被教育腐敗中的亂收費變成奢侈品了。而教育成為奢侈品又意味着什麼?意味着許多貧窮者被學校拒之門外,許多無錢者對教育望而卻步,許多弱者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只有有錢人才能交得起學費上得起學。怪不得為了籌措學費,四川簡陽市一位18歲女孩考上大學卻不得不做出以身相許的痛苦抉擇!

  筆者一直以為,教育和溫飽一樣,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需品,應該並不難以接近和獲得。而奢侈品不同,比如,“手提電腦”是享受性的,政府沒有保證每個百姓用上手提電腦的義務,但應該有制度保障公民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而教育與“獲得發展的機會”這個倫理底線密切關聯——

  當下社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無疑可以更大地解放個人的生産力,獲得發展的自由。對教育的可接近性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關係到社會公平,關係到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從這個角度看,在自己的經濟承受力範圍內接近“受教育的機會”,應該成為每個人的應得權利。

  對目前“貧富差距”拉大的既成現實,政府也許並不能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但是,政府完全有能力通過公共政策的制度安排控制“貧富差距”産生的種種不公平社會後果。窮人上不起學,就是貧富差距所産生的不公平的社會後果,政府必須全力加以控制。公民受教育的“應得權利”不能因為社會的貧富差距而遭到限制。

  顯然,如今氾濫於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亂收費和“準亂收費”,日益把作為必需品的教育推到奢侈品的神壇之上——對不起,有權無錢莫進來。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教育收費問題已連續3年成為全國價格投訴的頭號熱點;亂收費的項目五花八門,捐款、補課費、贊助費、復習費、集資費等,無所不有,以擇校費最為嚴重。據悉,2002年全國共有中學9.88萬所、小學45.69萬所,其中省市級重點學校至少佔2%。最保守地估計,每所重點中、小學年收擇校費分別為500萬元和200萬元,光擇校費一項,全國一年就超過270億元,這當中大部分是亂收費。

  無法回避,在亂收費的糟蹋下,教育儼然成為以財富多寡來決定棄取的奢侈品。其惡果是,必然形成富人交得起學費上得起學而窮人卻上不起的局面,嚴重影響社會公平和國民素質的綜合提高。大米是每個人生存的必需品,對於發展機會而言,教育就是每個人發展的大米。如果哪個社會連大米都成了奢侈品,談論一切都是白説。

  因此,整治教育腐敗,懲辦教育亂收費,一定要上升到“滿足百姓受教育的應得權利,予民以發展機會”的高度,從制度上解決,讓司法介入。政府應該一邊加大對教育的公共投入,一邊完善對學校收費的監督機制,從根本上堵住教育亂收費的黑洞,還教育以必需品的身份,讓每個人能在自己的經濟承受力範圍內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曹林)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七部委通知部署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專項檢查(2003/09/04/ 13:30)
  • 我國即將在全國開展治理教育亂收費專項檢查(2003/09/04/ 09:10)
  • 教育反腐直指千億亂收費 中紀委督查千餘人 (2003/09/03/ 09:52)
  • 教育部開通教育亂收費舉報電話 昨向社會公佈(2003/08/30/ 11:20)
  • 秋季開學在即 教育部通報8起教育亂收費案件(2003/08/29/ 21:13)
  • 吳官正強調要切實解決好教育亂收費的問題(2003/08/28/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