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緊箍咒”能否卡住教育亂收費
——“擇校熱”的調查思考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8日 14:27)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教育部部長周濟日前強調,治理教育亂收費今年必須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學校亂收費,校長要撤職”。此前,教育部連續出臺了“一費制”、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的“三限”政策等系列舉措。部長的措辭嚴厲、措施的堅決果斷毋庸置疑,但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仍然心存疑慮:眼看著好學校門檻一個勁往上“抬”,政策的“緊箍咒”真的能卡住收費的“無底洞”嗎?

  最怕的是錢“送”不出去

  進名校要“批條子”“送票子”;幼兒園學費高過大學學費。在中國城市不少家長看來,擇校費已呈現持續的“牛市”。

  為擠進“門”,家長們不遺餘力,把戶口轉到離好學校最近的親戚朋友家,以期劃片入圍。因為涌入的學生“超員”,北京一所實驗小學的老師做家訪,竟發現8個學生家的門牌號碼,是學校附近的一條馬路邊的廁所。

  如今多數重點中學取消了初中部,但隨後又與區內一些學校聯合辦了分校。名校效應並未因此緩解,反有增加之勢。家長反映,公開的擇校費還只是保底價,附帶的贊助費更是高得驚人。有的市一類好學校贊助費為5萬元,準“重點”也得4萬元。北京市豐台區一所重點學校就明碼實價,低於分數線的,一分交一萬,真的是“一分值萬金”。

  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的于女士,在“活動”了各種關係後,學校終於收下了她“自願”捐助的3萬元錢。這錢攥在她的手心裏,都快被“攥”出水來了,攢下這筆錢的辛苦早已忽略不計,她覺得這是孩子遠大前途的敲門磚。

  林琳是北京一所實驗小學的尖子生,但在小升初時也飽受“考試”之苦,什麼“三好”證書,特長證書,幾乎都不起作用了。每次公佈的成績與要考的學校總差點,家裏沒了招,準備了十來萬元讓她讀寄宿學校。“絕望”之際,傳來清華附中錄取的喜訊,不少人都説這孩子又給爹媽“掙”下幾萬元。

  隨著關注“重點教育工程”家長的增多,“門檻”亦水漲船高。在查戶口、交贊助費等傳統方法不能擋住人流的情況下,讓孩子進行綜合能力測試,是一些名校推出的新舉措。一位參加了考試的學生告訴記者,他們考試的題目在書本上很難找到答案,有些就像是“腦筋急轉彎”,比如“一個企業要破産,你有什麼辦法?”

  校際差異的“惡性循環”

  記者在調查一些“重點校”的初中新生構成時發現,最終享受了稀缺教育資源者,除少數是學業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相當一部分是靠家長或單位的權力、金錢、關係網進來的。

  河北省石家莊市一所“國有民助”中學,教育局按照每個班45名學生的數額進行了電腦搖號,分到這個學校的學生為360人。但事實上,搖完號不久,各種各樣拿條子的人前來,學校因此又多招進400多人。包括單位用高額贊助費買斷若干班的集體擇校;學校教職工的子弟;獲過某些獎項的文體特長生等。

  教育專家指出,這些名校一方面享受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投入,而且超過一般學校的高投入,一方面又在收取擇校費。 難怪有家長説,如今名校對財源的關注已逐漸取代了對生源的關注;對社會關係的關注已取代了對教學關係的關注。

  在一些地方,相距不過數百米的普通學校和名校,辦學條件有著天壤之別。一位校長説,我們學校一年的經費才100多萬元,而某重點中學光建一個操場就花了1000多萬元,人家學校的合唱團動輒還能赴歐洲參賽,兩者根本沒法比。因為各方面懸殊太大,進一步導致了優秀師資、學生向少數重點學校集中。

  校際差異的存在,導致了家長的擇校熱,而擇校熱的存在又加劇了校際間的差異,並促成了更高潮的擇校熱。專家坦言,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家長擇校的代價就會越來越大。

  擴大優質資源乃是治本之策

  “教育不是純粹的商品,而是關係到社會民生和社會發展的公共品。”社科院有關專家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退化到用價格來衡量教育的後果是很可怕的。教育的“産品”是人、人的素質,當百年樹人的教育要靠金錢明碼售價時,恐怕會使育人的本性發生逆轉。

  “擇校熱並非是‘死結’,治本之策就是走擴大優質資源,走均衡發展之路。”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説。讓孩子們都能上好學校,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夢想。要實現這個夢想、要化解基礎教育領域面臨的種種矛盾,只有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這也是基礎教育工作一個帶根本性的指導思想。

  注重對教育均衡的關注,在某些層面上又表現為對教育公平、機會均等的關注。對此,遼寧、山東、江蘇等地已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將好初中的全部或部分招生指標根據在校生人數按比例分配給附近的各個小學,擇優選送,實行社會監督;將重點高中的招生指標按一定比例分配給各個初中學校,通過生源均衡推進教育發展均衡。

  重視規範示範高中建設,大面積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據悉,北京市計劃分期建設數十所規模大、條件好、質量高的示範高中,帶動高中教育整體發展。

  走名校兼併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加強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浙江、江蘇通過派遣優秀的師範院校畢業生和選調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或優秀骨幹教師定期、輪流到薄弱學校示教、挂職。江蘇省啟動了“加強大中城市薄弱學校建設”工程,規定財政投入的教育經費要向薄弱學校傾斜、教師晉陞職稱職務必須有在薄弱學校任教的經歷。

  教育要在科學、公平、有序的競爭中良性發展,不僅需要輿論的正確導向,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科學指導和有效監督。但願有一天,家長們不再為“擇名校”而奔走。(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陳芳)

責編:閆冬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