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4日專電: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惜一切代價把子女往升學率高的學校送。學校採取了多收學雜費的辦法多收學生,出現“高價教育”的現象。有關部門調查顯示,“高價教育”已經給居民消費帶來不利影響,需要降溫。
調查顯示,“高價教育”,導致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佔消費支出的比重迅速擴大。據宜昌市城區居民家庭住戶調查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每人每月教育性支出達到45.07元,比去年同期凈增15.15元。上半年居民教育支出佔居民全部支出的比重達9.44%,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的專家説,一些地區在八大類消費支出中,用於教育、醫療、居住等項的支出增長很快,而用於衣着、家庭設備、雜項商品等輕紡工業品的支出出現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教育、水電費和醫療等硬性收費過高,擠佔了居民對穿用等輕紡産品的支出。
教育支出快速增長,導致了居民儲蓄傾向的上升。未來消費中的剛性支出(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支出)變數增多,使得中低收入階層面臨預期剛性支出約束,往往選擇減少即期消費以應對未來消費支出的危機。這直接促使了居民儲蓄傾向的上升和平均消費傾向的下降。
專家提出,現行收費標準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要確定中小學收費上限,並保持相對穩定,使居民對未來消費心中有數。規範社會辦學行為,嚴格收費標準,嚴控超範圍、超標準亂收費。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亂收費的監管力度,堅持常年監管制度,建立對亂收費舉報有獎制度。(趙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