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涇川縣文物保護工作者最近發現,在涇河兩岸涇川段壁目分佈着512個石窟和5眼窟中石井,石窟依山脈走勢錯落分佈,延綿百餘裏,形成一條奇特的“百里石窟長廊”。 這些石窟已有千百年曆史,由於從外面看去僅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石洞,又多鑿於岸邊的懸崖峭壁之上,人跡罕至,因而無法得知洞裏的情形。 此次勘測的512個石窟中,既無塑像亦無壁畫的禪窟、僧房窟有400多個,比敦煌北區同類窟多近一倍,規模居全國之首。 其中的支提窟(塔廟)屬西印度佛教初創時期才有的窟,當時有像有畫的石窟還未出現。這證明涇河岸畔的涇川縣有中國首批石窟,是佛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 據考證,長廊的石窟分為王母宮、千佛寺、羅漢洞、太山寺、丈八寺、南石窟六大石窟群,還有吊吊塔(倒吊涇塔)石窟群。 其中南石窟和王母宮是北魏石窟;羅漢洞石窟最大,共有窟龕近200個,長達2.5公里,大約最晚建於唐朝;丈八寺除10個洞窟和丈八佛外,水溝內至少還有7個無法攀入的洞窟;太山寺石窟坍塌嚴重;千佛寺石窟破壞最烈;吊吊塔石窟神秘莫測。 長廊石窟構件極具特色。首先以豎石井作通道,為天下石窟中罕見,如要進入各層石窟,需先從石井攀援而上,或從山頂入井而下至一、二、三、四層;鑿在10米以上懸崖上的高層石窟,靠棧道進入,一排排棧道的石窟在峭壁上若隱若現;以橫石洞作通道,窟中通窟,窟中套窟,既有入口,還有秘密出口和轉移通道;秘窟層層疊疊,一口連多洞,上下左右互通,由於人力無法攀入,保護完好,考古價值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