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性教育問題日益突出。記者從北京市婦産醫院了解到,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出現低齡化趨勢,造成少女未婚先孕的主要原因是對性知識缺乏了解。有關醫學專家呼籲,對青少年性教育應高度重視並正面進行。
記者調查發現,懷孕而接受人工流産、中期引産手術、宮外孕手術的未婚少女逐年增加,最小的年齡僅13歲,患宮外孕的少女平均每月一例。大多數未婚少女缺少避孕乃至懷孕的相關知識,有的中學生停經數月卻不知是懷孕,有的甚至將腹中已經明顯出現的胎動誤認為是腸痙攣,結果導致承受巨大痛苦的手術,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北京市婦産醫院計劃生育科主任張雪蓮分析指出,當前青少年性成熟年齡普遍提前,在性生理早熟的同時,性心理極為滯後,幾乎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性”,應該如何採取安全的避孕方法及懷孕的相關措施。不少“行為出格”的少男少女,獲取性知識的渠道是電腦網絡、錄像帶和黃色卡通。學生有關性知識的空白,學校教育這一正規渠道沒有去佔領。
當前學校開展的青春期性教育仍然處在一個教育的盲點,不少中學生對記者説:“老師講生理衞生課,連她自己臉都紅,就讓我們自己看。”有的中學生説:“我們知道的老師就教,我們想知道的老師卻不教。”還有的中學生得意洋洋地出示了幾張卡通光盤,説裏面的“性方法”很全,讓人大開眼界。提起學校的青春期教育課,他不屑地説:“講得不清不楚,而且我早就懂了。”
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也是諱莫如深。有關資料顯示,一所學校對學生進行的隨機抽樣表明,他們性知識的來源和途徑:來自“書報雜誌、影視作品、電腦網絡”的佔80%以上,來自“別人的談論”佔11%,從老師處獲取的佔3%,聽父母講的卻寥寥無幾。
家長多指望學校來開啟學生性知識的大門,多數家長認為和孩子在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的交流還有一定的障礙,學校應該主動積極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而學校教育則對來自社會的衝擊顯得無能為力,不少教師埋怨影視、網絡作品等對青少年的巨大危害,因此對學生的早戀、早性問題採取回避態度。有的學校雖然很想向學生提供這方面的教育,卻苦於沒有好的教材。有的老師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不知如何把握講課時機、講課的度和量,還有的老師認為這方面尚不能得到社會普遍的支持。
據調查,我國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齡普遍比上個世紀70年代提前4至5歲。專家認為,性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接種疫苗”工程,應從小學開始,編寫教材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研究員肖揚提出,世界衞生組織將青春期的年齡界定為10-19歲,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獨立意識、性意識和性情感開始萌發,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識,但又惟恐被別人發現或譏嘲。往往因為得不到科學的指導而陷於迷惑、焦慮或衝動之中,常常出現偏離行為,被稱為“危險人群”。近年來頗為世人關注的青少年性越軌、性犯罪、性疾病傳播發生率明顯上升。
在推進青春期性教育的過程中,北京市宣武區的教育工作者已經開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2000年由宣武區主管教育的副區長王永新挂帥,教育、衞生、計劃生育部門聯手,聘請研究青年生理、心理等問題的專家組成“青少年性教育”領導小組。他們分別選擇500名學生、500名家長、500名教師做出了基線調查,並在7所中學進行試點,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系統地為中學生正面灌輸性知識。同時組建了宣武區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青少年熱線電話與網上交流,今年青春期性教育課已在全區中學普及。
北京市婦産醫院張雪蓮建議,學校可以採取聘請醫生到校講課的方法,對學生採取男女生分開授課,範圍要小,5至10人一組,以便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適時、適度、適量、適當的青春期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