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4日 07:11)
人民日報消息:參加黨的十六大的代表在討論江澤民同志的報告時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在增強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創造出更加燦爛的先進文化。
代表們認為,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關於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論述極其重要,許多代表聯絡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的現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實現偉大復興的精神源泉。雲南團代表丹增説,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包括物質文明建設,而且包括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且要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
寧夏團代表任啟興説,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文化建設,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弘揚主旋律,用先進文化武裝廣大人民群眾,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西藏團代表德吉措姆深有感觸地説,文化是“強力粘合劑”,不僅能將共同地域、共同歷史背景、共同社會心理和共同語言的人群聯結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而且可以超越地域、風俗、語言的界限,將國內各個民族聯結成團結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沒有因政治制度的更迭變遷而被衝斷,也沒有因經濟的變革而被分離,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日益繁榮昌盛,成為凝結各族人民的強大力量。在當代中國,必須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弘揚、豐富這種民族精神,以凝聚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外炎黃子孫發奮圖強。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新疆團代表唐定邦説,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證明,越是發展經濟,越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深入持久、大張旗鼓地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浙江團代表葛慧君説,青年是祖國的希望。黨的事業離不開青年,青年的成長也離不開黨。當代青年只有自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在各種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蕩中,明辨是非,堅定不移地跟黨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主體。人的素質狀況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天津團代表王靜康説,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之間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青海團代表吳天一説,實現現代化,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要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必須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增加科技投入,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培養大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造就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江澤民同志報告中關於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論述,在文化戰線的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重慶團代表厲華説,發展先進文化,要求文化事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要看到,智力密集型的文化産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分類指導,完善政策,深化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偉大的時代呼喚旺盛的創作激情和偉大的作品。來自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戰線的代表表示,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從祖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創作出無愧於偉大時代的作品,迎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