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大之爭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2日 11:16)
9月20日,英國首相布萊爾在與到訪的印度總理曼莫漢 辛格會談之後表示:“印度是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國家,印度不出現在安理會中,我認為,這與我們所生活的現代社會不合拍”。分析人士認為,布萊爾此語明確表明了英國支持印度爭取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態度。這為近來高潮迭起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議題,又添加了許多看資。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回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大之爭,人們發現想加入安理會的,首先就是日本、德國和印度這三個大國,而誰在背後支持它們,也多少透露出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國際格局的真實狀態。
日本首相小泉9月間的聯合國之行,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日本的這一野心也當然得到了美國的支持。與反對德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對日本表現出了毫無保留的支持態度,這一點比之於支持德國的英國,則不免使人感到美國和日本的關係要遠比美英關係親近。尤其當美國開始收縮歐洲兵力,強化亞太兵力部署的情況下,日本在遠東的作用對於既需要錢,也需要毫無雜音的聲勢支援的美國來説,是再合適不過了。為此,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曾在7月指出,如果日本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那麼日本必須修改使日本憲法所以成為和平憲法的第九條,以在軍事上為國際和平發揮更大作用。換句話説,修改憲法之後的日本也就有了更多機會為美國在世界的軍事行動“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美國所以反對德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則是因為德國與美國的國際視野距離比日本遠,骨頭卻又比日本硬。至今,美國也許仍然不會磨滅伊拉克戰爭前未得到聯合國授權開戰的深刻印象,因此也不想讓德國這個當時的堅定反戰者在未來的安理會中獲得否決權。因此,美國反對德國成為常任理事國,説明美國對是否會因此“養天下之權”還相當謹慎。因此或許可以説,德國和日本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爭,已經成了誰是美國的親戚,美國就讓誰加入的問題,並沒有向國際社會所希望的那樣認真考慮一下國際安全機制將因此發生的重大改變。就這一點來説,美國也許應學習一下二戰結束時該國領導人的國際智慧。
而日本之所以獲得了俄羅斯和法國、英國的明確支持,則從一角度表明日本在亞洲之外的國際社會正在擴大影響,日本成為國際社會中政治大國的趨勢來勢很猛。但問題是,日本將以怎樣的姿態成為政治大國,目前日本所採取的被該國評論家稱為“冷淡的近鄰外交”的作風,仍然令人對日本是否有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表示深切的懷疑。當然,英、法、俄三國對日本的支持,也多少透露出有關國家對亞太和遠東地區有著較深遠的地緣戰略考慮。
與日本得到美國對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支持不同的是,德國遭遇的是“美國的強烈反對”。雖然如此,但就筆者觀察,德國將有可能得到美國之外其他大國的全部支持,至少目前法國、英國已經表明了這一態度。當然,美國的態度仍然是德國短期內能否心想事成的關鍵。從這一點來説,德國的遭遇可能正是當前國際格局真實狀態的縮影。
在所有關於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爭的話題當中,與德國和日本所引起的高度關注不同的是,印度和巴西等國相對比較低調。這其中的原因,當然一部分是因為日本和德國都是當前聯合國眼中的富國。日本、德國在美國之後,分別列為聯合國會費交納國的第二和第三名,這同時也是兩國尤其是日本想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主要理由之一。所以,如果比較日本、德國所吸引的關注與印度、巴西等國裏裏外外的低調,世人還是再次真實地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嫌貧愛富”。但“嫌貧愛富”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當前大國的真實格局來説,印度和巴西等國首先成為安理會改革受益者的機會可能會比德國和日本還大。當然,由於平衡的原則,這些國家也可能要坐同一班車趕來。 (觀滄海)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