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反恐不該有私心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4日 10:33)
環球時報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宣佈,由於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不斷增長,俄將擴大武裝力量的使用範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採取對應措施。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魯沙伊洛也明確表示,俄軍將對威脅國家安全的恐怖活動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9 11”事件後,美國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反恐戰爭,並在世界範圍內組織反恐聯盟,但恐怖事件未見其少,反見其多——從美國到俄羅斯,從以色列到巴勒斯坦,從也門到約旦,從印尼到菲律賓,恐怖事件此起彼伏,光是今年以來,世界上就發生重大恐怖事件不下20起。恐怖主義就像陰霾,籠罩著我們生息的土地,誰也説不清、猜不準恐怖分子會在什麼時間、哪個地點又製造下一起恐怖血案。
恐怖主義的血腥罪惡使人們不得不做出這樣一個結論:恐怖分子已成為人類文明、國際秩序和人民和平生活的最大威脅,已成為人類公敵。
曼德拉説:恐怖分子就是“為達到他們的目的,以無辜者作為目標的個人、組織或國家”。恐怖主義的最大特徵是不擇手段、濫殺無辜,這種殘暴行為踐踏了最起碼的人道和文明準則,這一準則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國家的準則,而是全人類公認的準則。踐踏這一準則,就是對人類文明的蔑視和挑戰。從恐怖主義的規模看,“基地”組織已與國際恐怖勢力結成聯盟,恐怖主義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在今天的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敢保證自己的國家不會發生恐怖事件,也沒有哪個人自信絕對不會受到恐怖分子的傷害。在恐怖主義肆虐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哪個人能夠完全置身事外。
恐怖主義對人類的威脅如此嚴重,卻並沒有引發全世界的同仇敵愾。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很複雜:有些國家認為反恐是美國的事,與我無關;有些國家因為反美情緒而導致對恐怖主義的同情;有些民族因與恐怖分子有著相同的信仰,而對恐怖主義態度曖昧;還有的國家,因尚未發生恐怖事件,就自以為安然無恙,對恐怖主義的危害缺乏認識和警惕。
對待恐怖主義的態度,實際是一個關係人類文明和良知的大是大非問題。血腥的事實已告訴人們,恐怖主義所威脅和傷害的不光是美國,而是全人類。發生在美國、俄羅斯、印尼、菲律賓等地的恐怖行為屬於一條鏈子上的不同環節,並沒有本質的不同。正如俄羅斯司法部長所説的,在反恐問題上不應該採取雙重標準,國際社會應該齊心協力打擊恐怖主義組織。
從美國來説,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反恐戰爭名副其實。如果以反恐之名行霸權之實,借機推行別有用心的戰略部署,那麼,不但反恐戰爭將難奏其效,反恐聯盟也將難以為繼,甚至可能加劇反美情緒和民族對立,引發更多的恐怖事件。這是美國政治家應當思考的問題。
恐怖主義的發展蔓延,已使反恐國際合作成為當務之急。在全球範圍內建立高效、平等的反恐聯盟,訂立《國際反恐公約》,應成為國際反恐合作努力的目標。儘管這一進程會遇到國家利益、宗教信仰、民族差異、文化背景和技術障礙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反恐將成為21世紀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
如同反腐敗一樣,反對恐怖主義也應當注重從源頭上加以預防,剷除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和土壤。這就需要縮小南北差距,加強文化交流,建立和睦民主的國際關係,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應承擔主要責任。(林治波)
責編:水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