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總裁的建議 聚焦中國EMBA新貴圈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05日 15:51)
《青年報》消息:如果説MBA暗示著一般職員的某種職業前景,那麼EMBA則造就著社會新貴們事業走向突破的某種生態環境。
EMBA即“中高級經理的MBA”(Executive MBA)。然而EMBA到底能為學習者帶來什麼?
實力階層的俱樂部
2002年,“中歐”EMBA學員50%以上是公司總經理、總裁或董事長,且大多來自跨國公司。其中不乏全球500強企業管理人員。而“北大光華”學員背景和收入差距較大。來自政府和國企的學員,年薪多為3-5萬;來自證券業、外企和合資企業的學員,年薪在十幾到幾十萬元不等,民企老闆的收入則較難估計。除民企學員外,近90%的學員學費均由所在單位支付。而北大1999年的電信班學員,皆為中國電信部門司局級以上幹部,其學費由諾基亞“慷慨”贊助。
2002年中歐EMBA入學比例為3:1,北大為2.6:1,而2000年與2001年春季班MBA全國入學比例分別為6:1、5.3:1。雖然EMBA的入學比例高於MBA,且不用參加聯考,但EMBA學員過往的經歷、現有的財力和權力基礎,是其他階層所不具備的。
EMBA學員的求學心態
EMBA消費者預期的絕不僅僅是薪酬的提升,他們更希望衝破當前個人發展的瓶頸,找到推進事業進程的更大能量。在筆者接觸的案例中,也有一些純粹為了晉陞加爵掃清文憑障礙的人,但也有不少已經是碩士或博士。
40位總裁的EMBA建議
在深圳交易所組織的企業戰略總裁培訓班上,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位總裁,除1人認為自己是管理出身並且太忙,不會讀EMBA外,其餘均認為有時間的話讀EMBA很有必要。
去國外讀還是在國內讀?有人擔心國內工商教育水平不成熟,浪費時間和精力,卻達不到原有的預期。因此“取真經”還得到“西天”,要讀就到國外去讀最好的。
也有人認為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不會只為讀書去國外了。一位總裁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我不需要留學鍍金,就算國外教育水平高,也不可能放下國內的事業。在國內讀書則能結合自身需要,邊學邊實踐,並能時時感受國內經濟的變化。就算企業有一天要走向世界了,事業基礎還是在中國。”
國內工商管理學院很多,究竟讀哪家?方大集團副總裁于國安,雖身為博士、總工,仍覺有很多東西要學,但平時沒有時間鑽研到底哪家商學院教學質量有保證。
在訪問的對象裏,無論是在讀EMBA,還是打算去讀EMBA,幾乎沒有人將費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那麼選擇學校主要依據哪些因素?
直面真實動機。劉先生預計自己所在公司3年內産品主要外銷,目前公司正籌備在納斯達克上市。他認為今後接觸到的客戶和競爭對手都是國外受過正規管理訓練的人,所以他首選到美國商學院留學。
王總裁想通過讀EMBA認識政界要員,在比較了“中歐”、“北大光華”的學員構成後選擇了後者。“這是文化的差異所致,與教學質量無關。”而來自跨國公司的文先生更喜歡“中歐”,“那裏的校園更具西式風格,與國際接觸的機會有利於提高自己日後事業拓展的信心。”
上的什麼菜,什麼人在掌廚?評價商學院可從課程設置、教授資歷、校友資源等方面來考核。網上可以查詢主講教授的履歷、曾為全球哪些機構作過諮詢和培訓、業界口碑如何等。另外,還應對商學院的財力基礎、內部管理運作、項目策劃、市場能力進行通盤考察,畢竟一所教別人管理的學院首先得將自己策劃管理好。
針對個人情況。根據自己所在城市、業務覆蓋地區、個人精力與財力、公司的現實需要等做綜合權衡。
市場化才能長大的“孩子”
國家1991年設立MBA試點,至今才11年,EMBA項目開展的歷史就更短了。
EMBA大多收費高昂,比如“北大光華”第一屆收費8萬,第二年就漲到18萬,目前是19.8萬。而中國最早開辦EMBA的“中歐”,收費19.6萬。然而收費高並非意味著生源少,目前全國EMBA入學人數正逐年增加,比如北大1999年EMBA學員有90人,2000年達到150人,2001年為188人,3年內增加了108%。市場需求大,增長速度快,促進了中國EMBA教育的快速成長。
北大MBA項目主任王建國認為,目前國內MBA和EMBA教育與國外知名商學院的差距主要在師資上。國內許多MBA老師沒有企業經驗,只照搬國外教材。“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指出:“培養CEO的師資在世界上都是稀缺資源,因而要善用資源。”
“中歐”主張“全球資源為我所用”,除聘請國際教授外,還與全球知名企業達成財務合作。自1992年以來,德國漢莎航空、歐萊雅中國、高樂高、艾默生等企業都捐贈過中歐(及中歐的前身CEMI)。這些資助主要用於投資學院的現代化設施、研究資助、教授基金、獎學金和案例研究等。另外,“中歐”已開始使用自身品牌爭取辦學上的財力資助。
1999年“北大光華”第一屆EMBA開設金融證券班和電信班,北大通過前證監會某副主席向各證券公司老總“打招呼”,動員大家去學習。而電信班則由“諾基亞”全程資助。
許多辦學者認識到,創建世界一流的中國商學院,靠的不是政府甚至自身的力量,市場需求會帶動更多的資本和人力進來。李嘉誠投資的“長江商學院”將在今年9月招收第一屆EMBA學員,學費預計23萬元。
目前“北大光華”的EMBA課程教授70%來自歐美,30%來自國內。“中歐”師資中有80%的教授來自歐美和亞洲的商學院。在《金融時報》2002年1月全球EMBA及MBA課程排名中,“中歐”的EMBA名列第29位,MBA名列第92位,標誌著中國工商管理教育開始有了國際水準。
目前,國外教育機構爭相進駐中國,“中歐”副院長張國華表示,這會給中國工商管理教育帶來競爭,但別人帶著資金和管理經驗前來培訓中國企業家,對中國教育産業是一種提升。王建國認為,只有打破壟斷才能辦好教育,甚至那些魚龍混雜的文憑氾濫成災,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能促進教育市場化。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表示:“教育産業不能搞計劃經濟,中國可以有好的商學院,也可以有差的商學院,差的是好的存在的前提,它們各有前景。”
〔訪談〕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00屆EMBA學員:
李寧
北京李寧體育用品公司董事長“體操王子”李寧1990年創業,目前已從單純的運動服裝業發展到休閒、高爾夫體育用品領域,集團年産值7個億。“現在做企業不能再靠經驗、感覺和關係了,企業要發展,必將會碰到國際上訓練有素的職業選手,所以我們也必須很職業。”
李寧認為學習專業化的管理知識很重要,“就好比做運動員,你有一定的身體條件,但要出成績還得接受專業訓練。何況企業始終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因此作為企業領導者,首先應該是個學習者。”李寧感到EMBA很有收穫,就鼓勵員工也去讀,目前公司有4位高管即將入讀北大和中歐的EMBA。
一位外籍老師的“企業戰略”課對李寧觸動很大。一家從事電視機生産的企業,仍處於盈利階段便成功轉型做手機,“結合自己做企業的經歷,感到‘戰略’離現實並不遙遠。人很難超越自己,所以世界500強許多公司戰略調整時,往往從換CEO開始。讀EMBA,聽同學們討論,就是想讓自己心裏産生一些衝擊。”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00屆EMBA學員:
鄧頌
深圳凱菱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畢業于中山大學的鄧頌,工科出身。1994年他與朋友合開了公司,以自動化控制為切入口做實業。目前有500多員工,在深圳有3個工廠。産品年銷量達1-2億元,年出口量額為1000萬美元,主要客戶在電力、電信行業。
鄧頌説:“當初讀EMBA不全是為了學習,結交朋友也挺重要。結果在那裏不僅學到了系統的知識,見識了一流教授,還結交了優秀的同學。讀書之後才感到自己的成功不算什麼,天外有天,我們公司大有將業務重心北移的可能。”
“讀EMBA的成本也是很大的,每個月都要從深圳飛到北京,住五星級酒店。”鄧説,“每年花在上學的費用不少於15萬,這是算得出來的,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成本,比如讀書很浪費精力、要準備考試、有時貽誤了賺錢等。”
EMBA的性價比
投入成本:
●可測算的費用在25—50萬之間。其中學費“中歐”為19.6萬/2年,“北大光華”為19.8萬/20個月;外地學員飛機交通、食宿費(學員基本不住學校公寓,多住五星級酒店)共計10-20萬/年。
●可測算的時間成本:中歐EMBA學制為兩年,北大EMBA學制20個月,均為不脫産。每月一次集中四天授課(即週五至下週一)。
●難以估算的機會成本、心理成本。
可能的收益:
1.學到賺更多錢的能力,用所學新知和理念去提高企業競爭力。
2.做更高級的CEO,擁有更廣的事業發展空間。
3.校友資源。畢竟因知識紐帶而串連在一起的校友網際溝通,比單純商務合作來得更“高尚含蓄”,日後從一個領域跨越至另一領域也會更“從容自然”。
4.專家、母校將成為企業及個人長期的智囊團腦庫。
5.獲得系統的商業知識,又有了一張“金色文憑”。
風險:
遇到貨不對板的商學院。
EMBA開設哪些課程?
以中歐為例,必修課18門:管理學概論、管理經濟學、生産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公司財務、財務報表分析、計算機軟體和應用、宏觀經濟學、中國當前經濟問題研究、商法、商務模擬練習、組織管理學、戰略管理、國際金融、國際商務。選修課4門中選2門:創業學、消費者行為學、投資與證券、電子商務。 (李飏)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