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為何總想把資金趕入股市   
08月27日 13:13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近一年來國內股市熊氣漫天,儘管政府管理層一直在出臺股市利好的政策(如降低佣金與印花稅、停止國有股減持),但是市場對此並沒有多少反應,更沒有如管理層預料的那樣走出行情。面對沒有起色的股市,不少人開始把眼光由盯向政策轉到盯向社會種種資金上來,並希望政府採取辦法把這些資金趕入股市。如居民儲蓄存款、社保基金、保險基金、銀行資金、外國資金等都是被盯住的對象。

    有人表示,中國居民儲蓄率甚高,目前的比率接近內地生産總值的40%。而這些存款放在銀行體系,並沒有好好地利用,甚至使國內銀行的利息成本與日俱增。如果能把這些存款引入股市,一方面既有助於政府出售積存的大量工商資産,另一方面亦可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減少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從而促進整個經濟體系的重整。因此,如何“理性”地引導國內居民儲蓄進入股市是目前最為關注的問題。對此,我撰文明確地指出,如果有人都想把8萬多億元國內居民儲蓄存款看作是“唐僧肉”,千方百計地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而趕入股市,那不僅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而且由此帶來的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及社會風險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料到的!

    那麼,讓社保基金進入股市又怎麼樣?面對着1000多億社保基金,儘管對5萬多億市值的國內股市是杯水車薪,但仍然有人趨之若騖,總希望有更多的社保基金進入股市。至於社保基金在國內運作效率如何,沒有前車之鑒。但是,最近美國發生的事情,國人不得不注意——2001年,爆發出大醜聞的安然公司僱員的 401(k)養老基金所購買的那部分安然股票被凍結了3星期,而其間公司股票大跌35%。當公司的股票從90美元跌到不足1美元時,員工的養老基金喪失10多億美元。又根據美國基金工會等的一項研究,到2001年11月,美國擁有401(K)計劃賬戶的人超過4200萬,總資産近18000億美元,其中大約3400億美元的資産投資於僱員自身所工作的公司。而這部分投資股市的基金最近受股市急劇下跌的影響損失慘重。美國那樣完善的市場都可讓養老基金輸得慘不忍睹,難道國內的社保基金就不怕進入發育不正常的股市輸得血本無歸嗎?

    為了把更多的資金趕入股市,也有人把眼光瞄準到了國外。近來討論甚多的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方案好像又有了新眉目。媒體也就此方案放出了利好的消息。很簡單,這不僅表示國內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也表示了如果QFII推出可以讓國外的資金進入中國股市。但在早些時候,國內管理層在談到政府正在研究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方案時,當天的國內股市就出現了強烈反應,股指即刻下跌。顯然,國內市場對QFII和QDII的反應迥然不同。按照有些人的邏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一是讓國內的資金流出,一是讓國外的資金流入。資金流入國內市場多了,股市指數就容易上升;反之,如果國內資金流出,國內股市的資金少了,股市的指數還有不下降的?反正,不管資金來自哪,只要是流入國內股市就是利好了,至於這種利好是否實現,是否為一種長遠之策姑且不論。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不僅國外的資金不一定會被趕入股市,而且中國的資本市場按此思路要想發展並非易事。

    日前,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與貨幣政策完善》課題組的公開報告為契機,不少人及媒體又提出讓合規的銀行資金加快進入股市的步伐。因為,該報告指出,股市將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應在銀行信貸資金與股票市場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聯絡,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時應對股市的價格波動予以充分關注。

    該報告一公佈,隨即就有人表示,要引導銀行資金有序地流入證券市場。當然,在一個有效的市場體系中,股市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也能有效地傳導政府的貨幣政策。但在一個無效的市場體系中,股市的漲落僅是人為操縱的結果,既不反映經濟實質面的變化,也不表示公司業績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股市既無法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渠道,也建立不起信貸金與股票市場之間的有效聯絡。

    近十年來,儘管中國股市的發展對社會經濟促進作用怎麼也不可低估,但中國股市的無效運作、欺詐嚴重也是不爭事實。在短短的十多年裏,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已達到5萬多億元,走完發達國家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更為顯著的是股市融資量10年來增長了15倍,由1992年的90多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1536億元。但是,現有的不少研究表明,股市的高成長與高波動、國內股市與世界股市的隔絕、股市投機盛行等都是全球股市絕無僅有的奇觀。而透過這些奇觀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股市成功的背後隱藏着運作的低效率或無效率,隱藏着中國股市未來發展難以克服的困難與問題。既然整個股市運作都無效率,那麼,股市怎麼可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渠道呢?

    面對這樣的一個股市,如果趕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那麼只能使這些資金完全暴露於高風險之中,並由此而帶來的社會風險更是險惡與巨大。還有,什麼是“合規、有序地”引導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呢?無外乎行政管制下讓資金的流動嗎?當年不也是提出“有序地”引導農村勞動力流動嗎?結果是這種“有序性”成了勞動行政部門魚肉民眾的工具。前車之鑒,應多加沉思。

    還有,從目前中外股市的情況來看,股票資産大幅縮水。最近美國的《商業周刊》文章指出,由於股價跳水,公司債券縮水,投資者正倉皇套現,逃離股市。據市場人士計算,在過去的三個月裏,全球投資者已經拋售了價值將近8000億美元的股票。這些資金,部分轉而投向了政府債券、房地産及對衝基金。但是,最大的一份,將近2750億美元則被存進了全球各大銀行的現金賬戶。正如英國券商Share Center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大衛.吉爾所説的:“現在現金為王。”世界情況如此,中國也不例外,一年來中國股市縮水也十分嚴重,與2001年滬深指數最高時相比也下跌1/4以上。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把種種資金趕入趕入股市,其目的如何,大家不是心知肚明嗎?

    其實,市場的發展有它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只要是有投資價值總是會有資金進入。在股市牛氣沖天的時候,儘管限制很多,但銀行資金不也是通過種種方式進入了股市嗎?但是,如果政府希望人為地出臺各種政策把資金趕入股市、推高股價,那只能是製造市場風險,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來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增進公司的業績、改善市場的運作機制,這樣才可吸引投資者。如果僅是希望增加入市之資金來“繁榮”股市,吹大的只是股市泡沫,得益的只是少數人,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易憲容)



責編:楊潔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相關新聞
股市持續下跌,政策會向市場屈服嗎?(08月27日 10:04)
評論:股票質押貸款的另一面 (08月26日 09:47)
吳曉求: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是銀行改革的大勢所趨 (08月25日 11:29)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