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浪潮席捲至今,土地經營備受關注。
在城市,土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與關鍵。管子有言:“地者,政之本也。”土地是城市政府可支配的最大一宗國有資産,只有經營管理好土地,城市政府才能更好地履行建設和管理城市的職能。然而,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步伐相比,我國城市土地的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明顯滯後,國有土地通過市場配置的比例不高、透明度低,劃撥土地大量非法入市,暗箱操作、減免地價現象嚴重,致使全國每年有近百億元的國有土地收益流失,城市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在農村,隨着糧食購銷市場化的改革,農業向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以及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不少農民以往與土地的密切關係開始松動,一家一戶承包集體土地的狀態,已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
如何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經營好土地,實現土地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顯化土地的資産價值,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課題,關係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可喜的是,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指導下,經營土地的工作由試點逐步推向全面。越來越多的城市經營性土地,先由政府收購儲備,再以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出讓。去年土地成交價款已達492億元,對緩解城建資金壓力,擴大城市承載力,吸納外來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經營土地,並不是簡單的“以地生財”。在我們這個人多地少的國家裏,經營好土地,應該高舉兩面旗幟:重視土地資源管理,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切實保護耕地;重視土地資産管理,實現土地的資産價值。 (鄒清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