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信用與信用卡  
03月11日 11:30

    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浙江代表團的駐地,大堂小賣部櫃臺上放着“歡迎使用房卡和信用卡”的牌子。營業員王小姐告訴記者,這裡各種信用卡都可以使用,但“兩會”召開至今還沒有人用過,平時用信用卡消費的人也不多。

    從1978年中國銀行廣州分行代理香港東亞銀行的境外信用卡業務起,我國貨幣電子化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最早辦卡的是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在當時,持卡成為身份的象徵。後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商業銀行及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也紛紛發行各種信用卡,持卡者越來越多。

    在我國,信用卡主要被用於提款,如廣泛使用的工資卡,配存摺發給職工,便於取款。有的信用卡長期不用,成了“睡眠卡”。銀行界的人士介紹説,在廣東一些地方,企業發工資卡,一些打工者很不放心,每月都要先把卡裏的錢取出來,再存到存摺上,這樣才覺得踏實。 今年春節長假剛過,北京許多銀行排長隊等着取款的人成為“一道風景”,看來,多數人還是習慣用現金。

    不愛用信用卡,是因為卡裏的錢看不見,摸不着,用起來不踏實。也因為信用卡本身,與國外不同,我國發行的大部分是借記卡,要先存款才能消費,不能透支。而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是貸記卡,由銀行考察你的信用狀況後,發給你一張空卡,持卡人就能消費,而且發卡單位還鼓勵持卡人在一定額度、一定期限內透支,國外使用的大多數是這種信用卡。

    我國為什麼不發展貸記卡?因為我們沒有個人信用檔案,辦一張貸記卡要搞信用調查,了解用戶的收入情況,還要找人擔保,凡此種種,辦理成本太高,銀行只能少而為之。此外,各種類型的信用卡太多,車不同軌,你可能會面對一堆提款機幹着急,因為缺的偏偏是你要用的那種卡的提款機。從消費者來説,還存在不可“寅吃卯糧”的傳統觀念。

    今天,拓寬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被鄭重其事地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發展信用消費及信用卡應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信用卡安全、方便,“先消費,後付錢”,能大大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因為它傳遞的現代信用消費觀念能使人們看到信用的價值,潤物細無聲,有利於培植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社會風尚。現金流的減少,也將使資金“黑洞”難以藏身。

    而且,我國目前發展信用卡的物質基礎也越來越成熟,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建立了個人信用檔案,全國統一共享的金融信息系統也正在建設中。

    物質決定意識。當可透支的信用卡被廣泛使用的時候,信用就會更多地印在人們腦海中;當信用成為一種財富的時候,不講信用的人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盼著這一天能早日到來。(劉紅燦 沈錫權)



責編:楓聆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