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2日 16:33 來源:
首屆世界漢語大會20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以及大學校長、漢學家和漢語教師等聚集一堂,圍繞“多元文化架構下的漢語發展”進行廣泛的交流研討。(7月21日 新華網)
無疑,首屆世界漢語大會的召開,彰顯了漢語熱在國際語言運用中的持續升溫 ,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機遇,吸引了國際眼球,同時也標誌着中國軟力量的迅速增強,令人激動和鼓舞。
據悉,目前,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達到3000萬,共有100多個國家的2300所大學開設有漢語課程;在信息科技方面,中文視窗系統、中文互聯網、中文搜尋網站日漸蓬勃;在影響世界的國際組織、國際公司、國際媒體和世界知名大學中,有上百家擁有中文網站和網頁。美國國務院設有中文網頁;美國最權威的財經報紙《華爾街日報》、英國的《財經時報》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都開設了中文網頁;《財富》雜誌所評出的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有大約三分之二已經在中國開設了分支,並大部分開設了中文網站。在電視媒體方面,全球中文頻道大量涌現。
然而,我們也應理智地看到,“漢語熱”並非説明漢語已經成為世界強勢語言,漢語言的空間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條件下目前仍處於弱勢。 這既有國際環境的影響,諸如全球化背景下外來語的影響和衝擊;信息化條件下,語言研究水平不高;國內眾多的方言使漢語缺乏內部的一致性;文字尚不夠規範等。而另一個重要原因不容忽視,那就是近年來漢語遭遇“外熱內冷”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渴望學習了解漢語,另一方面卻是國內全民“瘋狂學英語”。這種反差,極大地削弱了母語的繼承與發揚。
固然,傳播廣泛的語言也是強國的標誌。但漢語是中華文明與優秀文化的主要載體,學好母語才是強國的基礎。但在實際中,我們對外語學習的熱度遠大於對母語的學習和掌握。當然,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外國的先進東西,有利於我們的改革和進步,但凡事皆有度,如果過多的將精力用之於學習外國語,必忽視自己的母語和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把握。語言強大的背後是經濟文化的強盛,冷落母語將使我們顯得不合時宜,甚至使我們與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趨勢脫節,得不償失。
作為中國人,母語和外語孰輕孰重,應有一個明晰的界限。只有我們自己真正地讓漢語熱起來,漢語才能真正地熱遍世界,其走向世界強勢語言也就指日可待了。(陸志堅)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