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世界讀書日:今天你讀書了嗎?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3日 13:0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4月23日是第11個世界讀書日。在這個節日裏,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在感受着讀書的樂趣,品味着書的韻味,進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生活質量。然而中國的國民讀書率卻差強人意。去年12月,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公佈的第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五年來,我國國民的讀書率持續走低,國民閱讀率總體呈下降趨勢,我國國民中有讀書習慣者僅佔5%。即便有一二熱愛讀書者,卻也因夾雜有太多功利因素,使讀書脫離了常態。而求快閱讀氾濫,現在已越來越多地受到年輕人青睞,更是顛覆了優良的讀書傳統。

  但國人以往絕非如此,絕不是追求不讀書或功利讀書或求快閱讀。華夏文明悠久綿遠,足以見證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是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的民族,是熱愛發展、熱愛求知的民族。宋人黃庭堅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也足見我國向來就不缺乏讀書的幹將。至於為什麼要孜孜不倦於讀書,我想,每一個人都不難説出若干言之鑿鑿的理由,尤其是而今我們身處知識經濟時代,面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經濟和社會等諸多領域帶來持續的新革命狂潮。高爾基説:“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獸性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可以説,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讀書,也必然離不開讀書。

  綜觀古今人與書,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重視讀書。書籍對人的能動作用“不可估量”,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為什麼就沒有人鍾情於讀書了呢?還有多少人癡迷於讀書呢?又有誰還能靜下心來讀書呢?僅僅一句“生活節奏太快了”,就能一把推開不讀書的困擾嗎?人們總是不厭其煩地述説,太忙了,實在是無暇讀書,也根本無法再像過去一樣,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把讀書進行到底。但如此不讀書就能節省更多時間去加快發展嗎?“磨刀不誤砍柴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難道我們不應想想如何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和最大的發展之途嗎?古今中外,愛書、惜書、讀書都為世人所推崇,人們也正是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增長本領、提升品位,進而推動社會走向更高的文明的,為什麼惟獨我們要“另辟蹊徑”呢!“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絕不應成為偉人的絕響,也絕不應淪落為曲高和寡的悲劇,而應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職責和追求。

  讀書不需要藉口和理由,閱讀的生活習慣、閱讀的興趣培養,應從現在、從身邊、從具體做起。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期盼讀書狂潮的掀起,我們期待讀書活動的轟轟烈烈,我們夢想讀書成為一種時尚。只有人人樹立起“閱讀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個組織部分”,將閱讀看做是幸福、快樂、精彩、高尚的事業,不斷保持讀書的熱情,力求讀好書且讀出效益、讀出格調、讀出本領、讀出創造、讀出精神、讀出風氣來,並把讀書的成果轉化為不斷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內涵性力量,我們的事業才會興隆,我們的發展才會與時俱進。

  設立“世界圖書日”的基本宗旨是讓各國政府與公眾更加重視圖書這一傳播知識、表達觀念、交流信息的形式,儘管傳播媒體日益複雜先進,但是圖書依然是積極教育與批判思考的基礎。這絕不是專家學者的一孔之見,而是經歷史實踐證明的真理,也應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學習的內容。古語用“書到用時方恨少”來比喻一個人讀書少的懊悔,用“白髮方悔讀書遲”來形容一個人讀書韶華不再的遺憾,趁着我們有精力、有能力也不乏讀書的時間,值此“世界讀書日”之際,我們應該有所反省和行動: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郭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