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敦煌今日舉國共睹 千古之謎再現熒屏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2日 16:32)
新華社消息:從今天起至10月24日,有關敦煌發現、歷史、千古之謎等內容將在央視新聞頻道面向全國直播。直播中,十余座北區石窟將首次公開亮相,莫高窟的一些重大考古發現也將首次向社會公佈。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敦煌最吸引游客的是莫高窟壁畫、佛像和藏寶洞的經卷,此次它們均將在電視中亮相,讓人們感受數字化的敦煌。記者昨天了解到,此次直播包括三大看點:即首次向社會公佈莫高窟北區重大考古發現;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展示敦煌的歷史背景、沿革變化、人物傳説及近十年來敦煌石窟藝術保護、研究、弘揚的重大成果;集中展示十多個從未向社會開放的莫高窟精美石窟等。
不過,經歷千百年風風雨雨的敦煌莫高窟,如今已經“疾病纏身”——壁畫脫落、龜裂起甲、崖體酥鹼等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威脅着敦煌的生命,就此問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還將公佈並演示最新保護成果。
關鍵詞:謎團
■史載千窟哪去了?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標誌性石窟,先後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和西夏等十幾個朝代1000餘年的創建、發展和衰落的歷史。史載,莫高窟的洞窟達1000余個,至今依然保存着從十六國到元代的492個洞窟。據估算,如果把莫高窟492個洞窟中的45000平方米壁畫連接起來,可以連成一幅長達25公里的畫廊。
但是,為何史料中記載的千余個洞窟後來減少了呢?敦煌研究院的楊主任告訴記者,在1988年前人們所知道的就是492個石窟,其中5個分佈在北區。但是從1988年開始以來的10年間,這一謎團有了初步的答案——敦煌研究院開始對北區被視為畫工、塑匠及僧人的生活區進行考古,結果陸續發現了一批石窟,這樣加上原來的492個石窟總數達735個,基本接近史料中的千窟,由於石窟所在的山體一些崖面出現坍塌,這也可能是其餘石窟消失的一個原因。
■藻井為何“四龍繞鳳”?
17號洞窟內有一個至今無人破解的謎團,即石窟頂部的藻井。這一藻井看似平常,比起許多皇家道觀的藻井來甚至有些簡單,但其中卻隱藏着一個謎,即藻井圖案中間是一隻鳳凰,而鳳凰的四週則是四條飛舞的龍。按照中國封建王朝象徵來講,一般龍代表着皇帝,而鳳凰則代表着皇后,為何四條龍圍着一隻鳳凰就成了無人能夠解釋的千古之謎。昨天記者在洞窟內看到,洞頂的壁畫已經有兩塊脫落,露出了石礫岩體。
■藏經洞為何被封閉?
16號洞內有一個藏經洞,原來藏經洞的洞口是一面繪有壁畫的墻,後被當時駐守莫高窟的王圓籙道士發現,隨即在洞內發現了大約5萬多部經卷。
藏經洞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謎。這個所謂的藏經洞,原本是唐代高僧洪辯的影窟,也就是陳設他的塑像的紀念堂。但是石窟為何被封閉呢?目前流傳的有兩個説法。
“避難説”。日本人白認為1008年至1010年時,為備戰西夏入侵而封存;北京大學榮新江教授的觀點是:1006年為防禦黑韓王朝的進攻沙洲,三界寺僧人將所有經卷、繪畫有計劃的封存。
“廢棄説”。英國人斯坦因認為,當時敦煌各寺院集存作廢不用的佛經斷紙、文書、紙絹麻布畫及木刻雕像等,由於過時不用了,或由於新版本佛經的進入,破舊佛典等已不再需要了,因此藏經洞便擔當了這次敦煌寺院處理佛教聖物的功能。
也有學者認為,藏經洞寶物是佛教正常例行的“石室藏經”。但是,但至今為止仍沒有一個可信準確的答案。
關鍵詞:保護
■部分壁畫曾被張大千破壞
張大千先生曾經來敦煌寫生。記者昨天注意到,藏經洞內唐代高僧洪辯塑像的後面墻壁上,有一個豐腴的唐代仕女,據説這就是張大千臨摹過的第一幅仕女圖中的“模特”。
雖然張大千先生對敦煌文化的傳播作用很大,但他對敦煌文物保護工作來説卻是一個破壞者。敦煌研究所的蘇博士告訴記者,敦煌的壁畫中有不少為重層壁畫,即修補壁畫時將舊壁畫刮去再上面重繪,張大千為了看清楚下面的壁畫,曾把不少上面的壁畫揭掉,然後進行臨摹,這對敦煌的壁畫來説不能不説是一種破壞。
■七成文物流失海外
據悉,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文獻約為五萬餘件。這些數量巨大的手寫文獻真跡,多半又是孤本和絕本。有我國第一部正式藥典《新修本草》、最古老的報紙《進奏院狀》;最古老的數學著作《立成算經》等。
而這些珍貴文物約有三萬五千件流失在海外。其中倫敦印度事務部圖書館保存約2000件;英國大英博物館東方部保存約13700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約6000件;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院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約1200件;日本大谷大學、龍谷大學等約1000件。有26平方米的敦煌壁畫現在美國的哈佛大學博物館,1000余件唐宋繪畫,無一件留在中國。
■一半壁畫存在病害
敦煌研究所的蘇博士説,目前敦煌壁畫中約1/3至1/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有的仍有活動性,即仍有繼續蔓延的可能,而有的病害則已穩定。據悉,這些壁畫病害主要包括白粉層起甲(壁畫白粉層及其上的顏料層發生龜裂,進而成鱗片狀卷翹,甚至脫落,只剩下壁畫泥層,嚴重者壁畫損失殆盡)、鹽害(鹽害俗稱酥鹼,也有鹽化、返鹼、白霜等名稱)、空臌(壁畫地仗層與洞窟石壁局部分離的現象)、皰疹(酥鹼的一種表現形式)等。據統計,莫高窟約有106個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畫有白粉層起甲病害。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制定了對該病害的診治技術,方法是為在壁畫現採用針頭注入粘合劑修復起甲脫落、酥鹼等病害壁畫,從而達到保護目的。在直播中,蘇博士等研究人員將在現場研究修補過程,通過對壁畫打針的方式修復壁畫。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