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家出版社推出一種兒童圖書———“妖湖怪談系列”幻想三部曲,首批1.1萬套竟被訂購一空。據記者了解,各家出版社出版的這類原創或引進的兒童圖書,徵訂情況都不錯。對這類“幻想小説”,行家認為,作為一種新穎的兒童文學樣式確實有不小的市場,但出版社盲目跟風,爭相出版,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幻想小説對國內的小讀者來説,確實是很新鮮的。幾年前,國內也曾出版過《與幽靈擦肩而過》、《半夜別開窗》、《怪物也瘋狂》、《魔塔》等原創幻想小説,但沒有引起小讀者的注意。“哈利 波特”的“登陸”,給中國孩子帶來了奇妙的“魔法世界”;它風靡了世界,中國孩子自然也不能“倖免”。市場神經敏感的出版界於是聞風而動,紛紛推出了《魔戒》、“雞皮疙瘩”叢書、《幽靈街》等一大批幻想小説。一時間,書店的少兒書架上,“妖魔鬼怪”可謂“成群結隊”。
這一現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家長們對此也不滿意。他們指出,這類故事大都以墳墓、幽靈為背景,孩子們沉迷其中,會整天處在一種緊張、恐懼的精神狀態中,使他們産生心理和精神的障礙,不利他們的身心健康。一些教育專家也指出,當前圖書市場的“幻想小説”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打着“幻想”旗號的作品,除了以“恐怖”、“刺激”
為賣點,並無多少“文學”可言,似乎離開了幽靈就寫不出幻想文學。
他們認為,幻想小説只是兒童文學的一個種類,不應該把它作為主體;幻想小説在創作上也存在不少誤區,如對兒童科學觀念和知識的培養,對人性、人際關係、社會本質的認識,都可能産生某些誤導作用。出版這類兒童圖書,要慎之又慎!出版社和兒童文學作家,要擔負起孩子的“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社會職責,決不可為了賺錢,熱衷於製造這類“妖魔鬼怪”。家長們對孩子閱讀這類作品,也要進行篩選和指導。
但也有些作家認為,兒童的心理成長和成熟,需要一個磨礪的過程,適當閱讀一些這類幻想小説,體驗一下心理“恐怖”,可以使孩子勇於面對挫折和驚險,增加膽識、應變力和想象力;幻想小説中刺激的冒險、緊張的節奏和有驚無險的氣氛,也迎合了不少兒童的閱讀心理,所以幻想小説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姜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