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1日 13:50 來源:
光明網消息:2004年4月,國家給長嶺縣海青鄉海青村20名貧困農民每人撥下5000元的黃牛專項扶貧款,可最後發到每人手裏變成了50元錢。發錢的時候,鄉村幹部還嚴厲吩咐:“上面有人問到這筆錢,就説給了5000。”(2005-03-21《東亞經貿新聞》)
扶貧款遭遇如此“洗劫”,不由得讓人想起了晚清官場的貪污醜行。多種史料證明,晚清官場貪污的手段之一就是承辦各類工程時吃回扣。“凡京師大工程,必先派勘估大臣,勘估大臣必帶隨員,既勘估後,然後派承修大臣,承修大臣又派監督。其木廠由承修大臣指派,領價時,承修大臣得三成,監督得一成,勘估大臣得一成,其隨員得半成,兩大臣衙門之書吏合得一成,經手又得一成,實到木廠者只兩成半。”與二百年後的長嶺縣“洗劫”行為比起來,恐怕只能説是小巫見大巫。這种經過層層剝皮式刨扣的的工程,其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就開始了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工作,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中國減掉了兩億多絕對貧困人口,可謂成績斐然。但令人憂慮的是,近幾年,扶貧款被屢屢“洗劫”已不再是驚天新聞,中國減貧的步伐也因此明顯放緩。國家審計署去年對近幾年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時發現,1997年至1999年上半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向全國592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投入扶貧資金488億元。經審計,查出扶貧資金被擠佔挪用、虛列支出、轉移資金和私設“小金庫”竟然達到43.43億元,佔被審計扶貧資金總額的20.43%。聯合國《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顯示,在1990至2001年期間,超過90%的減貧任務都是在1996年以前完成的。換言之,近10年來,中國只完成了不到10%的減貧任務。更讓人憂慮的是,國家2003年投入扶貧資金近300億元,但全國貧困人口反而增加了80萬人。中國的貧困人口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少量反彈。
毋庸諱言,在我國不少地方,國家扶貧款猶如見者有份“唐僧肉”,經手之人都會咬一口。因此,每一筆扶貧資金下撥前後,仿佛歷史重演,負責呈報、審批的政府職能部門定會獲得一些回報,或是受益人事後的“感謝”,或是受益人事前的“感情投資”。回扣一般比例不會低於10%,有些初次申報扶貧資金的基層單位為使今後的申報之路寬闊暢通,往往舍得投入,給予回扣的比例有時會超過50%。村裏有錢撥下來了,求錢若渴的個別鄉鎮領導於“公”於“私”都不會坐視不管。從公的角度看,鄉里等着錢急用,而村上的欠賬一時還不清,於是巧立名目把錢扣下一部分,挪作它用;同時又有人私下打着個人“小算盤”:村裏有錢了,多少總得孝敬一下“鄉官”吧,否則自己在“村官”的位置上也不可能坐得太久。本來國家財力有限,擠出來用於扶貧的錢本來就不多,經過這一番打點,到了村裏已所剩無幾,但有些村委會幹部還要以“跑扶貧項目”的名義吃喝揮霍。於是乎,一筆扶貧資金最終落到扶貧對象手裏往往只剩下一個零頭也就見怪不怪了。(羅真如)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