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區域發展"逆動現象":人才"東流" 污染"西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4:58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網江蘇、青海、安徽、廣西頻道消息:

  記者 郭奔勝、呂雪莉、周立民、王勉  

  項目"嫌貧愛富" 人才"滾滾東流" 污染"東出西進"

  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再次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應該説,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對區域協調發展寄予厚望,也進行了周到的制度安排。但代表委員在審議時,對目前發生在區域發展中的"三個逆動現象"表示擔憂。

  支援西部大開發

  逆動一:項目"嫌貧愛富"

  現象:水是西部一些地區最缺的資源,但很多水利項目,這些區域卻很難要得到。以青海為例:青海水利設施普遍老化失修、跑冒滴漏現象嚴重。但是多年來,國家在青海的水利設施建設項目的安排卻很少。究其原因,青海的農田效益相對較低是一個重要方面,但項目批准上的人為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比如,很多重大的項目,本來可以放到西部來的,但最終還是給東部拿走了,中西部地區往往只能“望項目興嘆”。

  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柳州市市長陳向群説,項目"嫌貧愛富"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篇幅講繼續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但問題是如何協調發展?發展就要有項目支撐,然而,東部越有錢就越容易從國家拿到錢,越發達的地方就越容易從國家拿到項目。這樣導致的後果是,區域不平衡、産業不平衡現象越來越嚴重,東西部差距越來越大。

  點評:全國人大代表汪春耘説,目前在項目的審批上還沒有做到完全公開,基層對項目的審批、佈局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對稱。正因為不公開,所以一些項目主要靠"跑"才能審批下來,造成了一定時期內,各地都在北京設有"跑項目"辦事機構。從項目分佈的情況看,東中西三個區域內的項目分佈很不均衡。特別是一些科技項目,由於每個項目都需要地方配套資金,而中西部地區配套資金少,所以拿到的項目就少,而東部地區由於資金雄厚一些,所以項目就扎堆。這種項目的分佈不是按照發展的規律,有悖於國家對區域協調發展的部署。

  逆動二:人才"滾滾東流"

  現象:有資料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部地區人才流出是流入的兩倍以上。青海省,人均受教育程度只有6年,文盲和半文盲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省近年來人才進出比為1:4,就連電信、石油單位近幾年也少有名牌大學生進來,同時企業送出去委託培養的人員也多是有去無回。在高校分佈上,甘肅只有16所高校,而東部的江蘇省有110所。今年2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一個大型人才招聘會上,青海大學給出年薪8萬也很難招到需要的科研人員,而上海大學招10個博士生,卻有數百名博士前去應聘。這讓西部高校的招生負責人很"眼讒"。

  聲音:"孔雀東南飛,麻雀跟着飛"。全國人大代表鄭亞説,國家振興中西部,光有項目和資金,沒有人才支撐是很難實現的。現在人才使用方面,一方面存在人才浪費現象或低水平使用現象,特別在東部地區,本科生的就業已經是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有的學生甚至屈就去幹自己根本不願意做的事情,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浪費,而另一方面西部地區成為人才的洼地,出來的學生不願意回去,成熟的人才又留不下來,導致西部很多地方學校教師緊張,醫院醫生奇缺,就連基層的法院系統都很難找到一個本科生。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國家發展中西部的意願是相左的。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很複雜,但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在人才資源的配置上,缺少更有力的手段,人才資源如果僅靠市場來配置,那些欠發達地區就在根子上"輸了一招"。

  點評:"不求所在,但求有用","不求所有,但求有為"。針對人才"滾滾東流"的現狀,國家有關部門和中西部地區也在採取一些辦法,提出並實施了柔性人才引進機制,來解決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匱乏問題。青海省省委書記趙樂際代表説,要針對地方支柱和優勢産業、重大項目的需要,多渠道借用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青海省有博士服務團到艱苦地區支教,還有人在基層部門挂職鍛煉;另外,一些科研院所面向國內外招聘人才來青海搞尖端科研。這些辦法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教育部幫助下實施的清華大學和青海大學的對口教育支援就是一個成功的事例。另外,國家連續實施的"西部人才計劃"也收到了一些效果。大學生西部服務志願者的隊伍越來越大。不過,西部必須解決人才來得了、留得住和過得好的問題。

  逆動三:污染"東出西進"

  現象:在安徽南部地區,自然風貌清秀,環境宜人,但一些地方為了快速發展經濟,爭上一些小的工業項目。這些項目大多是從發達地區淘汰下來的,污染跟着項目走,成為中西部在發展經濟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十五"期間,我國的污染企業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0%。特別一些中小企業"關而不死",東部門檻高了,就往西部走,城市門檻高了,就往農村走。總之,這些企業並沒有真正被淘汰出局。近兩年來,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在工業發展中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顯著。一些污染型的小企業挺進西部的步伐越來越快。

  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説,區域協調發展中不能只有經濟利益,也應該有社會責任。對於東部地區來説,淘汰中小企業必須徹底,不能只“趕”不“滅”,讓其異地存活。當前更需警惕的是,出於眼前經濟利益考慮,地方政府對這些污染項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大開綠燈。

  這並不是一種沒有根據的推測。近幾年,西部不少省區為了儘快縮短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提出"超常規發展",讓經濟增長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甚至位居全國前列,這種思路本沒有錯。問題是,一些地方為了追求高增長,不惜以犧牲本來就脆弱的生態環境為代價,對本地的一些關停並轉項目採取"明關暗保"的辦法,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放鬆了對環保的要求。這些污染項目投資少、見效快,對西部一些不發達地區來説的確很有誘惑力。有這樣一種背景,向西部轉移污染能夠得逞就並不奇怪了。

  點評:西部人如何看東部?王小青代表説:"東西部的關係應該是一種互動關係,東部和西部誰也離不開誰。在人才、技術、市場、資源等方面都存在互補的問題。"西部開發拉動的不僅是西部,也有東部、中部的發展。西部也有自身的優勢,比如資源等。西部的資源需要東部的技術、資金、市場平臺,才能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而在環境這個問題上,東中西是個利益共同體,西部環境面臨污染的危險,東部不能把自己當成看客。東部在給中西部經驗的同時,要把教訓傳遞到西部去,東部地區也有義務從人才、資金、環境等方面支持中西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總之,區域協調發展不能成為一種號召,而要成為東中西部之間的一種自覺行動。國家也要給予協調發展方面的配套措施,謹防區域發展的輪子越跑越偏。(完)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