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視頻特刊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進入[央視論壇]>>
CCTV.com消息(央視論壇):
策劃:朵生春
編輯:馬媛 孫碩
主持人: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您收看今天《央視論壇》的特別節目──熱點碰撞。
在兩會特別節目當中,我們將繼續就兩會普遍所關注的熱點、難點交流信息、碰撞思考。首先還是介紹演播室的四位嘉賓,中央電視臺記者王小節歡迎您,《勞動和社會保障》報法治部主任韓智力先生,歡迎您,河南信陽市委書記劉懷廉先生歡迎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先生歡迎您。今天我們是要把目光投入到我們的農民工身上。我們來看一個短片。
短片1
20多年以前,中國農村的改革使壓抑以久的勞村剩餘勞動力解放出來,而沿海城市的開放和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民工出現了。
10多年以前,隨著糧票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的消失,農民跨省區、跨縣市的地域性轉移更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這股潮流被稱為民工潮。
5年前,到城市打工的農民工群體由80年代初的數百萬人已經發展到8840萬人;
2年前,這個人數已經是1.14億人,而同時期,在城鎮單位就業在崗職工人數為1.0492億人。也就是説,從此時開始,農民工的人數已經超過城鎮單位的就業人數,而且上升勢頭不減。
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進入城市,給人們帶來驚喜、不安,乃至困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農民工的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的討論的熱點問題,比如由此帶來的城市容量問題,社會治安問題,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然而在長久的討論中,對農民工而言最關鍵的工資問題卻無意間被遮蔽了。
2003年10月27日,溫家寶總理幫農民工討工錢的事,讓早已存在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第一次被全社會關注,隨後各種媒體披露了大量的欠薪討薪事件,根據建設部後來公佈的調查結果,全國共有124059個竣工項目存在拖欠問題。在後來展開的大規模的清欠活動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解決了2003年以前峻工工程的拖欠問題。到去年年底,全國已償還拖欠工程款1620億元,佔2003年以前竣工工程拖欠款的87%;其中政府投資工程款拖欠已解決了91%。
儘管如此,在建築領域中前清後欠,邊清邊欠的問題依然存在,非建築領域的欠薪事件也不斷發生,近年以來,每到年終歲末,農民工討薪就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主持人:今天我們關注的是農民工工資的問題。那麼跟前幾期的特別節目一樣,我們今天要進行假設的虛擬身份進行討論,那麼首先王小節和韓主任,將虛擬為來自於一個海濱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那麼劉書記是虛擬為海濱市這座城市的市長,蘇所長是虛擬為海濱市勞動保障局的局長。那麼為什麼採取這樣一個虛擬身份呢?我們希望這樣的身份界定能夠帶來不同信息的交流,雖然身份是虛擬的,但是我們信息是真實的,思考是真實的。我們首先來看一個,來自於海濱市的個例。
短片2
(場景:一堆農民工圍住小包工頭)
農民工:多少給點吧,已經拖不起了?
包工頭:再等等吧。
(場景:一堆包工頭圍住二包頭)
包工頭:多少給點吧,快頂不住了;
二包頭:再頂一頂吧。
(場景:幾個二包頭圍住大包頭)
二包頭:多少給點吧,快扛不住了。
大包頭:再扛一扛吧。
(場景:兩個大包頭找到建築集團老總)
大包頭:多少給點吧,都忍不住了。
老 總:再忍忍吧,忍字上面一把刀,不是嗎?
(場景:老總找到工程建設單位)
老 總:這是我們建的政府辦公樓呀。
建設單位:政府手頭上實在緊呀。
主持人:我不知道兩位置虛擬的代表會員,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這方面的信息?
王:我在看剛才的短片,説到現在國家高清欠率,那麼我覺得確實政府做了很多,包括政府討薪,給農民工帶來的希望,但是我想還有很多的農民工,可能跟我想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説,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拿不到錢,這個問題政府怎麼樣監管呢?
蘇:這種拖欠工資的情況,可能是兩種情況都有,一種就是發包方把工程款給了承包方,承包方面了分包方,分包方也把錢給了勞務分包方,而勞務分包方,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老闆想資金週轉,或者想沾點農民工的便宜,還有就是總包方的款沒有發下去,我們勞動保證部門來説,側重的是,就是對第一種情況,可以採取一系列措施,只要農民工舉報的,我們馬上就去查,而且責令他限期就要支付這個拖欠的工資,預期不清欠的還要給予處罰。但是對於工程款沒有到位,或者工程款在一層層轉移過程中沒到位這種情況,還確實受到一定的清欠的困難。
劉:這個問題是一個多方面的原因,有政府的依法行政的問題,有農民素質上的法律觀念自身素質的問題,還有我們的執法監察力度的問題,等等好多的問題,你比如説農民工怎麼保護自己,它事前不知道法律上的知識,政策上的規定。
主持人:也沒有勞動合同。
劉:也沒簽合同,然後就造成這些問題。
王:你剛才説農民工不懂得給自己維權,但是呢,其實像這個農民工勞務市場這個框架來講,本就是農民工人數多,承包的建築單位的少,所以供大於求的市場,你簽訂合同的權利是在企業手裏頭,農民工懂得權利,大是他要想得到這份工作的話,那他也沒有辦法。
劉:這個問題,就涉及到我們對農民工的素質培訓的問題,農民工不培訓,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些知識都不知道,它已經造成事實了,開始他還沒有簽,按照《合同勞動法》簽合同,最後工資拖欠了,工資發的低了,這個問題才暴露,這個時候政府解決起來就比較難了。
韓:説農民工不懂,農民工不懂法律所以拿不到年薪,我覺得政府是不是要考慮,在這裡邊,政府的監管軟了一點?
劉:我們有好多事情要做,這方面的制度,一個是沒有,第二個就是太粗,操作起來以後,可行性比較差。
主持人:在操作上哪些覺得不夠細緻?
劉:你比方説我們就沒有一個完善的保證金的制度,也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監督制度,也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誠信守法的這樣一個制度,都有,不是那麼完善。
韓:我覺得是不是要換一下思考方式,制度,其實剛才劉市長講的都有,但是制度誰來執行,制度是不會自己去執行的。可能這一點也是必須要對政府反映的問題。
蘇:應該説這幾年在中央國務院的佈置和推動下,這方面的制度建設還是比以前長足地邁進了一步,現在我們勞動保障部門,督促企業首先建立工資支付制度,有些建築群連正常的工資支付制度都沒有,到底發沒工資,發了多少?欠了多少,這個底賬都沒有,所以這個制度要建起來,再就是工資支付監控制度,這個呢,今年剛剛上個月,國務院的5號文件又強調了這個,這套制度正在建立當中,就是勞動保障部門去監督企業,你到底發沒發,發了多少?欠沒欠,欠了多少?隨時了解情況。第三個就是工資保證金制度,這也是國務院5號文件裏面強調的,現在也正在建,全國已經有19個省市建了。
王:我也採訪過一些建築的或者搞裝修的老闆,他們也承認,就是説自己也有拖欠農民工的現象,但是他們這種墊資興建的事情,讓他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為了爭一個項目,你不墊資,還有成千上萬的公司去墊資,他就拿不到這個,所以墊進去這麼多的錢,他向他的上級方或者是政府部門討要到這些錢的時候,他也就沒有辦法去發給農民工,因為每一級包工頭,至少要賺20%的利潤,即使很好地乙方建築單位或者是建設單位,他也只會最多給你90%的錢,還是要扣10%,這個問題有每年辦法來改善嗎?
蘇:已經做這麼一種規定了,凡屬政府的工程,沒有預算,沒有資金,不開工。如果從源頭把這個截住,至少這個欠薪鏈條就要不存在了。
主持人:現在全國都是這麼一種做法嗎?
劉:不辦建築許可證,企業給你降低以後,信譽每年做一個評算,就是你這個企業有不發工資,先警告,降低你的信譽,然後你攬不到活。
蘇:嚴重的就直接吊銷營業執照。
劉:吊銷營業執照。
蘇:你説的墊資的這個問題,下一步恐怕還是進一步在政府的整頓市場的這個方面,整頓建築市場方面要形成一個規矩,不允許出現這種墊資才能攬到活才施工,要把這個扭轉過來,恐怕這也是一個源頭,解決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韓:比如説老闆欠薪了,我們要追究老闆的責任,政府部門違反規定發包了,沒有給人家工程款,是不是也要追究責任?
蘇:勞動保障部門,如果明明知道那兒有舉報了,你不去查,又承擔什麼責任,這個現在都有了。勞動保障條例也明確有一些要求,問題就是剛才我們兩位委員和代表提出來的,制度、法規倒是基本上還是有了,就是落沒落實,這倒是一個問題。
劉:國務院最近下發了5號文件,5號文件對政府怎麼做?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蘇:現在我作為局長就很有壓力,到的兩會期間,要到人大會上去述職,如果人大代表説,我們海濱市還有多少農民工欠薪,那麼我的投票恐怕就不及格了,我可能就要被劉市長拿掉烏紗帽。
主持人:其實這幾年來講,農民工被欠薪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那麼一些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的一些措施,我們來看一看。
短片3
農民工:又是一年新春到,打工來到海濱市
(場景:建築工地:經XXXX建築工程公司)
農民工:這不是因為欠薪被北京趕出來了嗎?怎麼又跑到海濱市啦?
(場景:海濱市招聘會)
企業:急聘員工500人,待遇從優。
農民工1:你這個企業名字好熟。
企業:當然啦。
農民工2:是去年被曝過光的。
企業:唉,三天了,沒招到一個工人,怎麼辦呢?(打出橫幅:本公司承諾,不拖欠工資)
企業主:再招不到人,我可就破産了。
(場景:企業老闆家裏)
老闆:你另開一個賬戶,我要轉錢過來;
老闆妻: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老闆:頭髮長,見識短,不怕萬一,就怕“惡意”。
老闆妻:我不怕惡意,就怕萬一……
老闆妻暗想:萬一你鬧離婚,錢不給你了。
主持人:其實這個漫畫它要傳遞的信息,是把一些政府所採取的清欠的措施集中體現一下,幾個措施我們從報道上看到,第一個比如説公開曝光對一些欠薪企業,第二,對一些欠薪企業降級,還有一個很重的就是前一段深圳市做的一個辦法,就是對幾名惡意欠薪的發包商的老闆進行了拘留。像這樣的方法,從長遠來看,對解決農民工欠薪的問題,效果會怎麼樣?
王:這個公司在一個地方欠薪,然後他惡名昭著,他可以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那實在被媒體曝了光了,不能生存,他可以換一個名字,那這個中間是不是還存在漏洞?
蘇:就是要通過建立和完善企業誠信制度,比如説這個企業在北京出了問題,它的這個黑點應該記在他的身上,他跑到我們海濱市來,我們先看看他有沒有黑點,有黑點的,在這兒也沒有你的事,也沒有你進市場的,要建成全國一盤棋的這樣一個聯網的企業誠信制度,這樣堵這樣一個漏洞。
韓:我在這個城市是黑名單,沒有全國聯網,我就跑到另外一個城市,用這個企業名字我是黑名單,我換個名字,企業換個名字,這叫防不勝防,所以這些制度在短時間之內,對清理欠薪肯定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能不能長效,能不能從制度上、根本上就遏制住這個包工頭,遏制住這個小老闆,它不敢欠薪,我看可能值得我們繼續思考。
王:我接著韓委員的話説,就是説我想,一個員工拿了公司一萬塊錢,可能都被判刑,但是這個老闆,他侵吞了十幾萬,幾十萬,員工的血汗錢,為什麼沒有辦法制裁他?
韓:他只要不是惡意,還可以繼續開工。
蘇:現在我們勞動保障條例處罰的力度是,發生了欠薪,是責令它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就是把欠的錢還回去以後,這個就家發50%到一倍的罰款,這個力度就是我們韓委員説的,力度太小。
王:無關痛癢。
蘇:累計欠薪老闆達到多少萬,該抓的抓,該判的判,得有這樣的力度。現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歷史上有這樣的情況,而且現在這些國家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這也是作為重大的經濟案件來處理的。我們下一步是希望法律部門在這方面,再修改完善我們的法律,加大處罰力度。
王:如果説萬一這個農民工還是被拖欠了,大家就説他維護,用自己的法律權利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農民工打不起這個官司,你説,年底剩個幾十塊錢,他打什麼官司,就是説,經過我這個了解數據表現,他討薪要打官司,他將付出三倍以上的成倍,他根本承擔不起,而且到哪個部門他不知道,好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這個問題呢?
蘇:這個應該在制度上沒問題了,國務院5號文件講得很清楚,發生這樣的勞動爭議,我們勞動部門是免費的,或者是從快地來處理,這個在制度上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了。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把這些勞動法律法規的要求,要求企業在施工現場再搞一個公示牌,在公示牌上公示,讓公民工能夠看到,它這樣的話,也知道自己有什麼權利,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韓:但是現實我們發現很多這種情況,就是制度都有,老闆不執行,農民工,我們到城裏來,誰也不認識,到了老闆這兒來打工,吃住都在老闆家裏,都在老闆的工地上,你給我公示也好,你給我簽了合同也好,簽或不簽,我是沒有權利説話的。這個時候誰來幫農民工,所以這塊仍然有很大的問題,為什麼農民工拖欠問題,年年清,年年欠,制度一年比一年豐富,欠薪的問題遲遲得不到根治,所以我覺得不僅僅是説,我們僅僅靠制度,因為制度本身是不能執行的,誰來執行這個制度,誰來幫農民工把這個制度變成現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蘇:你這個事,使我這當局長的壓力責任重大,又很有壓力,剛才他説的這個情況,我們叫做日常巡視監察,到企業去走,專門去走,第二項就是專項監察,發現這一段建築企業有哪些企業出問題?就重點去監察,我們這個工作正在做,但是我們也有兩個難點,一個就是人手不夠,第二個就是經費也有點緊張,所以該做的事沒有做到位,劉市長給我們很大支持。下一步給我們增加幾個編制,讓我們這個事更好做了。
王:説到這個監察的問題,確實是我也了解到,因為監察人員勞動法裏規定了,説主管部門可以派監察人員到用人單位去查這些不規範的現象,可是監察人員一少,就使這些規定條例形同虛設了,您看,只能在年底集中力量進行一次大巡查,但是這個時候,幾乎拖欠的已經成為定居了,我了解到的數據比如深圳這種地區,它的監察人員和勞動的比例是1:2萬,比如在武漢的一個紅山區,三萬多家的企業,可是這個檢察和勞動仲裁爭議的編制才一個人,這種情況,確實想問問市長,有沒有考慮怎麼解決?
劉:目前監察力量,執法力量不夠,是我們海濱市的問題,也是全國性的問題,這個問題要解決起來,按説把發展搞上去了,這個問題就解決好了,但是現在解決還有一個程序,各級的編制,都需要靠上級來層層核定的問題,這要有一個過程,現在我們正在解決一個執法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正在探索用其它的辦法來進行彌補,採取多渠道的綜合治理。
主持人:什麼辦法?
劉:比方説我們形成一個合力,就是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能夠形成農民工、企業、政府這幾家,那麼形成合力,定期來協調這個思想,這是一個辦法。再一個辦法就是,我們就是給它鑰匙,培訓農民工,當你工資不能得到保障的時候,你怎麼維護,利用我們政府的政策,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給它送鑰匙,就是抓培訓,再一個就是給它一副拐杖,我們在農民工集中的地區,包括我們就地轉移的,給它一個法律的武器,把我們政府的司法部門的人員,組織起來幫助他打官司,進行法律援助,這就叫送拐杖。
蘇:我們海濱市就是這樣的。工會即使向我們反映情況,哪兒出現了欠薪,還有法律部門提供的這種無償的援助,有時候發現情況,也告訴我們那處的問題,這樣我們就能集中去查處這些欠薪問題比較突出的這樣的企業,這個就是剛才劉市長講的形成一個合力。此外我們勞動部門也公佈了一個1233的電話,農民工在公示牌上,發現問題,也可以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及時解決比較突出的問題
劉:然後送靠山,我們政府黨委抓外界黨支部的建設,就是在農民工集中的地區,給它建立黨的組織,工會組織,婦聯組織,共青團組織,抓黨建促工建,它以後有什麼工資問題,得不到解決,在組織的優秀的領導下協調,勞工方方面面的一些問題。收到了比較好的收益。
王:還有一個比較尷尬一點的問題,其實很多的建築單位,尤其大型的這樣的,它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政府會不會去得罪它,即使它有了這種污點,就一定把它清除出去嗎?
劉:我們加快發展,要改革開放,我們就把企業家這些人,當成我們的寶貝,當成我們的座上賓,我們提出要親商,要富商,要建商,這些都是對的,但是這些納稅大戶欠發農民工的問題,政府絕對不會手軟的,因為他欠農民工的工資,把這個責任轉移給了政府,這個帳,政府算起來是不合算的,政府一定會按照政策,按照法律規定,對他們進行嚴懲。
主持人:從2003年,溫總理替農民工討薪這樣一個標誌性事件之後,各地政府都加大了清欠這樣一個力度,而且從這些年來看,也取得不少好的效果,但確實,現在每到歲末年終的時候,還有很多的農民工拿不到他們一年的辛苦錢,這是他們的心頭病,今天我們採用了這樣一個虛擬的身份進行交流和討論,實際是希望我們能有所啟發,將來建立一個預防機制,建立一個長效機制,這樣才能真正建立這樣一個和諧的社會關係。那麼在節目的最後,我們還是有請四位嘉賓再回到自己真實的身份,再自我介紹一下。
王:我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王小節;
韓:我是中國勞動保障報社,法治部的主任韓志力;
劉:我是河南信陽市委書記,我叫劉懷廉。
蘇:我是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
主持人:好,謝謝四位嘉賓的參與,也謝謝觀眾朋友的收看,那麼在節目最後,我們還是來聽一聽,這一屆兩會的代表和委員,關於農民工工資清欠問題的聲音。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