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處理送客松工作彰顯科學精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1日 13:4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黃山“送客松”因年齡過大,於上個月上旬自然死亡。日前,園林專家經過一個多月的斟酌,從89個“候選對象”中選定了一個“接班人”,並將於今年五一前正式向游人開放。(2006-1-11北京娛樂信報)

  位於黃山玉屏樓景區的“送客松”高4.8米,已有大約400年的樹齡,是著名迎客松的姊妹松。“與迎客松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非常珍貴。”正因為如此,人們對這棵不同尋常極富情感的松樹的生老病死,格外關心,各大網站新聞媒體近日紛紛登出“送客松”的一組組照片,在這棵老樹壽終正寢時,讓人們通過照片再次一睹其不同時期英姿,給人們留下永久的思念。

  在網上,人們對“送客松”的死因做出各種各樣的猜測,有的同意有關專家的分析,認為樹齡過老,已接近黃山松的生命極限;有的認為送客松的所處條件極端惡劣,生長在一塊天然的大岩石上;也有的認為近年來黃山旅游業的不斷開發,對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論是什麼原因,都表明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在不斷地提高,對破壞環境的事件也極為關注,這是一個極好的現象,對於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有着積極的作用。

  植物和動物都有生老病死的過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從情感上説,人們喜歡聽到生的信息,不願意面對老病死。但老病死也是無法回避的,只要把握了時機,積極地去治療搶救,就是科學態度,即使最終沒有能夠實現人們想象的結果,也應該正確面對。

  去年8月2日,專家們在給黃山古樹名木例行體檢時,發現“送客松”長勢衰落,兩年生針葉有發黃跡象。曾先後5次組織全國的專家前往黃山“會診”,並制定出一整套搶救措施。按照專家桂劍鋒的説法,為了拯救“送客松”,所有能夠用於古樹保護方法都被用了個遍。並且很長一段時間,園林局每天都派兩名專業林業技術人員看護送客松。“對確定為抽樣觀察的松枝,落下一根松針也都做記錄。”但自然規律終究無法違抗,到了2005年12月初,送客松的樹葉全部枯死。

  對於搶救死去的“送客松”,專家們所持的科學態度,在重新選定“接班樹”上同樣講究科學,順應規律。在搜尋工作啟動之前,園林局明確了兩個標準:首先,樹形要美,並與原送客松相似,利於游客拍照留念;其次,樹齡要相對年輕,健康,利於持續保護。符合條件的樹木在3個多月後就基本選定了──一棵約200歲的“接班樹”。更令人佩服的是,雖然之前也曾考慮,著名的景點應該保留到原處,但由於原“送客松”所處的環境過於惡劣,專家們決定新選“送客松”不移栽。

  這個決定雖然在地理上改變了原“送客松”的位置,但“送客松”在人們心裏的位置依然如故,因為人們看到的一種科學的精神,而不是形式主義,新的“送客松”既有老“送客松”的功效,在其選育上又具有新時代的特徵。

  透過專家在新老“送客松”處理這件事,筆者看到了科學精神在回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亙付諸行動,將改變人們的發展觀念,這正是當前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設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所提倡的。我們的各項工作應該從黃山處理”送客松”中得到啟示。(作者:久泰平)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