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2.3萬億對中國意味着什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0日 14:4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12月20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介紹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等方面的情況。李德水介紹:利用這次經濟普查資料初步測算,我國2004年GDP現價總量為15987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多2.3萬億元,增加16.8%。

  看到我們的GDP又增加了2.3萬億,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欣慰。因為這是我們創造的財富,它被客觀地體現在了統計數據之中。我們的綜合國力在增強,人民生活在改善,國際影響力在提高。這充分表明,我們的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這對全國人民建設強大國家應該説是一個正面的信號,是一個促動和激發。我們看到,增加了這二點三萬億,至少意味着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對外公佈的統計數據是科學的,可信的。在經濟普查數據出來以後,我們國家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對一、二、三産業的數據進行了及時的調整,並及時向世界進行了公佈。有的國家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含有官方色彩,認為國家在對外公佈時,有意識地壓低了。而這次我們“多統計”出的這兩萬億,説明我們是實事求是的,在統計上力求真實客觀的,儘管我們在統計中不可能完全沒有失誤,沒有差錯,但不存在人為壓低數據的可能。

  二是對國家宏觀調控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我們在制定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金融稅收政策時,是要考慮國家的綜合經濟情況的,這次GDP現價總量的增加,給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對於宏觀調控的技術性要求更高。因為我們過去的一些決策是依據以前的數據做出的,情況的變化,要求我們在某些部位某些環節做出適當的調整。當然,相對於GDP總量,這兩萬億並不會産生根本性的影響。

  三是如何應對中國責任和中國威脅的問題。在國家統計局公佈前,我們已經從媒體上看到,英國的報紙説中國低估了20-30%,通過新聞發佈會的調整可能成為第四經濟大國。在一些西方媒體看來,中國只要經濟總量達到某個數據,就是第幾經濟大國,就應該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多的義務。他們希望中國在國際中承擔更多的義務。而事實上,中國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在援助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救災中,都做出了許多貢獻。特別是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和水平,還面臨貧富分化等許多問題。更有一些國家,在中國經濟每一次進步後,都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把中國説成是威脅。其實,隨着中國經濟總量的提高,我們看到,我們的國防開支所佔比例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

  四是如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水平。增加兩萬億,意味着我們人均GDP增加了2000元左右。但我們不能為量的增加盲目樂觀,而要看經濟總體發展的速度、方式、效益。中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比如能源消耗過高,其他資源消耗過高,我們的投入産出比不是很理想,經濟效益不是很理想,以及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很粗放,這些重大問題都沒有因為經濟普查數據調整而發生本質性的變化。我們應該分析一下,我們的這二萬億,分佈在什麼行業、企業,其質量和效益如何。是綠色的,黑色的,還是其他顏色的。在此基礎上,我們更應該問一下,當我們處於目前的總量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在提高質量和效益上做文章,讓我們的增長更科學,更和諧。

  中國這次調整以後,從16537億美元,調整到19317億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這跟法國和英國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許多人關心中國什麼時候超過英法。雖然這種超越,只是問題的超越,但我們仍然希望它很快成為現實。因為,這畢竟是我們邁出的又一步。我們要加倍努力,發奮圖強,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紮實做好2006年的各項工作。

  我們付出了,就會離希望更近一步。(王君文)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