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1日 14:07 來源:
衞生部部長高強20日在上海表示,中國的衞生改革與發展將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適當利用市場機制”的方針,努力建立與中國國情相適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比較完善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
衞生部部長的這番話,無疑是再次明確否定了醫改的“市場化道路”。醫療改革的本意是要使其變成福澤全民的社會公益事業,然而結果卻陷入了困局,其根源就在於所謂的市場化。高強説,中國的衞生事業發展不全面、不協調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醫療衞生服務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嚴重,城鄉衞生事業的差距較大。這些問題當然並不是這些年才有,但是無須諱言,這些年醫改的市場化取向不僅沒有使這些矛盾緩和,相反是加劇了這些矛盾。
醫療行業是個特殊的行業,首先是要公平,其次才是要效率。醫療機構應該強調的是公益性,而不是營利性。只要醫療服務機構走向市場化,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的佈局及服務目標偏離問題就不可避免。在資本逐利的本性驅動之下,必然會産生牟取暴利的衝動,因為市場關注的往往是“富人的經濟學”而不是“窮人的經濟學”。這幾年愈演愈烈的“看病貴”、“看病難”,凸現的恰正是“市場化”的必然結果。當“富人的經濟學”成為了醫改的導向,那麼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窮人的經濟學”自然就被逐出了醫院大門。
中央將公平正義列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之一,公平正義、共同富裕是我們必須確立的發展理念。公平除了要體現在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而且也體現為公共衞生事業的公益性。實際上,公共衞生的公平性比經濟收入和財産分配的公平性更加重要,因為身體健康關係到每個人生命的質量和謀生的潛能。隨着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公共財政用於公眾健康的程度應越來越高,政府更應該拿出更多的錢用於公益性的投入上,而不是説社會越發展,公共健康問題也越應該由個人行為來解決──對衞生部長關於醫改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表示,我們理應如此解讀。
日前有衞生部官員透露,新一輪醫改將以基本醫療系統覆蓋90%的人群、併為其至少負擔一半的醫療費用為整體目標。能否實現這個整體目標,當然需要實踐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檢驗的標準只有一個,這就是讓平民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