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9日 14:00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
內容提要
●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開拓進取提供強大精神支柱。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進一步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並表現出許多鮮明的特點,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強大凝聚力和卓越創造力。
●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我們應自覺地把民族精神轉化為振興中華、造福人民的實際行動,不斷開拓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高瞻遠矚,氣勢磅薄,情理交融,振奮人心,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文獻,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珍貴教材,是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認真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開拓進取提供強大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國家富強而團結奮鬥。
在抗日戰爭中熔鑄昇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體同胞團結奮鬥的結果,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鬥的結果。在這場空前壯闊的偉大鬥爭中,中國人民進一步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並表現出許多鮮明的特點,這就是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所精闢概括的:"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開拓創新、善於在危難中開闢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深入把握這些鮮明特點,有利於我們深刻認識偉大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深刻認識偉大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時代價值。
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血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捩點。這一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勝利。在抗日戰爭中,千百萬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以"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英雄壯舉,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巨大向心力和強大凝聚力。歷史昭示人們,戰爭既是物質力量的較量,更是信念、意志等精神力量的較量。在經濟落後、軍力薄弱的情況下,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創造出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蹟,徹底打敗窮兇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從根本上講,靠的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大力弘揚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就是由這種精神所激發、熔鑄和鍛造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
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根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全民族抗戰的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精神支柱,它空前地促成了萬眾一心、共赴國難、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民族大團結,實現了中華民族團結意識的總動員。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産黨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鮮明地提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主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感召下,經過"西安事變",國共兩黨捐棄前嫌,進行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共禦外侮的民族大團結,動員起了千千萬萬的民眾,組織起了浩浩蕩蕩的抗日大軍。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偉大民族精神所促成的這種民族大團結,形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卓越創造力的源泉。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富於創造智慧、勇於開拓創新、善於在危難中披荊斬棘的偉大民族。偉大的抗日戰爭成為鍛造民族創造精神的大熔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空前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創新智慧。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以卓越的創造力催生出獨特的戰略戰術,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化劣勢為優勢,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充分展示了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面對軍事上敵強我弱的嚴峻局面,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定地站在愛國主義立場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戰戰略方針和一系列戰略戰術原則,指明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弱勝強的抗戰道路。浴血奮戰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我抗日軍民,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不僅堅持軍事鬥爭與非軍事鬥爭相結合、外線作戰與內線作戰相結合、前方鬥爭與後方鬥爭相結合,而且創造了伏擊戰、破襲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一系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這些變化無窮的戰法,使強大兇殘的日本侵略軍在人民戰爭的銅墻鐵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又無可奈何,最終遭到可恥的失敗。
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抗日戰爭已經過去60年了。60年來,人類社會和世界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中華民族走過了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當前,中國人民正滿懷信心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而團結奮鬥。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在前進的征途上,只有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我們才能實現新世紀新階段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
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才能愈益鑄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精神支柱。擺脫貧窮落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空前艱巨的壯麗事業。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我們將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面臨敵對勢力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的挑戰,面臨改革發展過程中困難和風險不斷增多的考驗,等等。只有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才能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廣大人民堅定不移地走自己選擇的現代化道路,決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才能不斷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廣大人民始終凝聚在振興中華的旗幟下,積極主動地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才能真正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使廣大人民自覺抵禦奢靡之風,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振奮起整個民族的創造熱情,使廣大人民以堅忍不拔的勇氣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不斷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才能愈益強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精神紐帶。維護統一,反對分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價值取向。在我國歷史上,歷來有"一匡天下"、"世界大同"的價值認同。包含這種哲學思維的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的紐帶作用。今天,我們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體現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就是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不移地鞏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與包括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旗幟,既有利於強化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意識,也有利於消除長期形成的隔膜,增進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感情。有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兩岸同胞就能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一心、不懈奮鬥。
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才能愈益激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歷來以愛好和平著稱於世,"貴和"、"合和"、"仁義禮讓"、"協和萬邦"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自秦王朝統一到16、17世紀,中國作為當時的世界強國,積極發展同其他民族的友好往來,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漢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唐太宗發展西域交通,鄭和七下西洋,著名的"絲綢之路"等,都是中華民族對外和平交往的歷史見證。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作為對外方針的宗旨,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是播撒和平種子的民族,中華民族精神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偉大精神。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人類所處的這個星球依然很不太平,由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因素引發的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連綿不斷,恐怖主義危害依然嚴重,許多國家的人民生活在貧困之中,發展面臨重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對於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和解共融,促進各國之間以協商、和談的手段解決爭端,促進各國人民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礎上共同發展進步,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
立足新的時代條件,不斷開拓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民族精神是一種歷史的積澱,是民族前進的燈塔。弘揚民族精神,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始終高擎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火炬,中華民族就會永遠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不斷開拓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把民族精神昇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我們黨歷來非常重視用共同的理想、目標凝聚人心。當代中國,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不可動搖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離不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和宏偉目標。把民族精神昇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今天我們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重大現實課題,也是其主線。離開了這一條,弘揚民族精神就沒有了根基,沒有了方向。因此,必須把弘揚民族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共同理想信念教育,進一步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把民族精神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弘揚民族精神,必須同謀求國家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絡起來,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緊密聯絡起來,同爭取中華民族更加遠大的前程緊密聯絡起來,自覺地把民族精神轉化為振興中華、造福人民的實際行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使社會主義中國發展起來、富強起來,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國內外條件,面對"戰略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同在的嚴峻考驗,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堅決維護團結穩定的大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必須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努力把黨建設好;必須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把弘揚民族精神與培育時代精神有機統一起來。任何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統一,都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時代精神賦予民族精神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必須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傾聽實踐的呼聲,反映時代發展的要求,在創造中繼承,在推陳中出新,使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融為一體。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把弘揚民族精神與弘揚時代精神統一起來,就是要把握歷史方位,培育世界眼光,既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又體現時代進步的要求,不斷賦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內涵。這就要求我們適應當今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培育開放精神、競爭精神、兼容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等,使民族精神富有時代氣息;研究市場經濟講究效率效益、要求公正公平、強調創新競爭、注重誠信秩序的特點,培育平等精神、誠信精神、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等,使民族精神適應時代要求。
(作者趙可銘 為國防大學政委)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