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期盼抗戰紀念成為國家制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3日 13:19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昨晚,首都北京隆重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為了正義與和平》。今天上午,我國又隆重舉行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牢記歷史,捍衛和平的決心,而且高揚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意義深遠而重大。(綜合9月3日人民網、新華網)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規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為九月三日,要求每年“全國人民”紀念,每隔十年在9月3日舉行一次大型紀念活動。

  然而,從60年來的情況來看,我們隆重紀念抗戰的活動太少、方式單一,更沒有形成制度化、經常化。一半以上市民不知“七七事變”,便為這種紀念缺失敲響了一擊警鐘。

  何況,這種逢“十”周年的抗戰紀念,已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60年來,無論是在莫斯科的紅場,還是在廣島的原子彈紀念碑下,抑或在華盛頓的二戰紀念公園,幾乎所有世界大戰參加國和民族每年都有盛大的紀念活動,國家領導人出席,全國鳴警報,降半旗,國民肅立默哀。俄羅斯、以色列甚至全國全天停止娛樂活動。

  韓國在6月6日顯忠日,甚至用中國國旗為其先烈降半旗。

  而即使是作為侵略國的日本,也在每年的8月15日舉行“全國戰歿者追悼會”。天皇、皇后、首相等都要出席。

  可見,無論對於戰勝國還是戰敗國來説,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已經成為了當前世界各國政治理念的基礎,凝聚力量的一種震撼性感召。因為,抗戰的勝利,不僅僅意味着生存的權利,更意味着為正義而死亡的尊嚴;勝利不僅僅意味着英雄的壯麗,更意味着民族的品質和力量。

  忘記歷史,意味着背叛。當我們指責日本為何不學學德國深刻反省自己的歷史時,是否想過自己也應學學許多國家對二戰的紀念。曾有國民建議中國應有所謂的“國難日”和“國恥日”,其實不然。7月7日和9月3日都被明確命名為中國人民抗戰紀念日,類似於“國難日”和“國恥日”,而缺乏的就是紀念活動這一最核心的內容。

  英國作家威爾斯有一句這樣的名言:“歷史是教育與災難的競賽。”紀念抗戰成為國家制度,就是要讓今人和後人重溫歷史,了解歷史,記住民族的苦難,從而珍惜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強民族的自信力和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而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

  紀念抗戰制度化,體現了國家對於人民的尊重。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進行的一場人民的戰爭,是2000多萬中國軍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生命不長存而尊嚴長存,英雄不常在而人民常在。尊重了人民,也就尊重了歷史,也就更能團結和率領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同時,中國作為二戰中犧牲最大的戰勝國之一,勇於回憶,長於回憶,這更有助於我們認識歷史規律,掌握世界政治的話語權,贏得世界的尊重。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發展的進程蜿蜒曲折,阻礙和平的雜音依舊陰魂不散、叫囂不已。因此,抗戰紀唸經常化制度化,不但是國際形勢發展的必然,更能時時提醒自己,不忘歷史,珍惜和平,防止悲劇重演。(作者:寶慶邵陽陸)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