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3日 16:26 來源:
?望東方週刊消息:
這份“不可能的工作”選擇了相信時勢造英雄的曾蔭權,為他從平民子弟一路奮鬥到最高階公務員的“奇跡”再添傳奇色彩。
打著紫紅色“煲呔”(領結)的曾蔭權意氣風發。這位有38年資歷的“香港最資深公務員”,6月16日名正言順地成為候任特首,有望在幾天后能獲得中央政府的委任。
過去兩周來,60歲的曾蔭權帶著明朗的笑容,為自己贏得了714位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支持,在特首選戰正式開幕之前就淘汰了兩位對手。
曾蔭權面對傳媒這樣解釋自己“一票都不能少”的原由:“如果我可以在第一回合擊倒對手,我便絕不會待最後一回合才這樣做。”
巧合的是,2002年董建華連任特首,亦取得714名選委支持。如今,他留下的兩年多任期,將由曾蔭權完成。
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46%的受訪者表示滿意政府表現,較去年底攀升13個百分點,回到1999年4月的水平。香港學者認為,這一結果反映了“曾蔭權效應”。
“孤獨的推銷員”成為眾望所歸
未能上大學的曾蔭權中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輝瑞藥廠的推銷員。
就是這個氣質強硬冷峻的“孤獨的推銷員”,卻在特首中途易人之時浮出水面,並且獲得了香港各階層大範圍的認同和支持。
有評論者認為,這是香港各方放棄私利、向堅持“一國兩制”、維護香港繁榮的方針努力達成平衡的結果。
在選舉委員會796名委員中,曾蔭權獲得714位委員的支持。而另外兩位參選者。李永達和詹培忠均無法獲得100位委員的提名,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第23條和第28條,曾蔭權自動當選特首。
在選舉委員會中,有15個界別的委員全票提名曾蔭權,其中包括地産及建造界,以及金融界、商界、工業界、旅遊界、航運交通界、批發及零售界等。但他在法律界和教育界的得票較弱,提名率分別為45%和35%。
在200名工商界選委中,曾蔭權囊括了197張提名及支持票。表態“挺曾”的富豪包括地産界“猛人”長實主席李嘉誠,新地主席郭炳湘,恒地主席李兆基,信德主席何鴻等。金融界巨子有匯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中銀國際副董事長林廣兆等以及中資界巨子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而代表基層市民的40名勞工界選委中,亦有36人提名挺曾,所謂民主派議員則有3名。
分析人士指出,最難得的是,原來是李永達的“票倉”社福界,反而大多都支持曾蔭權。而社福界的服務對象以草根及弱勢社群為主,這説明曾蔭權的普遍認受性很高,絕非僅由大商家捧出來,有廣泛民意支持才可能領導一個強勢、高效的政府。
而代表民意的立法會,只有泛民主派的21票支持李永達,出人意料的,是劉千石、鄭經翰、陳偉業提名曾蔭權。分析稱,曾蔭權將來與議員的溝通應該比較樂觀。
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説,曾蔭權出任署理行政長官期間,其表現獲得市民好評,現在香港經濟復蘇,這些好景象與曾蔭權的有效管治有關。
香港各界知名人士也在曾蔭權正式參選後紛紛表示支持,認為他是“能夠與香港市民、各大政黨和中央溝通的合適人選”。
6月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説,曾蔭權對香港和對國家有著赤子之心,他的才幹和經驗,以及香港市民對他的支持,顯示他是帶領香港前進的適當人選。
香港特區政府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表示支持曾蔭權參選。她説,曾蔭權是個有承諾、有能力的人,相信他能做一個好的行政長官,滿足市民對新的行政長官的期望。
強勢港府呼之欲出
香港分析人士人為,市民支持曾蔭權參選行政長官,是期待他能以成熟的駕馭能力,構建行政主導的強勢政府,提升政府的施政效率。
在曾蔭權以“強政勵治”為口號的施政綱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如何“提高管治能力”,其核心是強化政策的統籌、協調和執行,做到議而必行,行而必快,讓市民看到,政府的施政是有成效、有信心的施政。
參與起草香港基本法的著名學者許崇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香港是一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都極其複雜的國際性都市,各種勢力、利益交叉,各類矛盾在這裡集結,而且在回歸祖國建設特別行政區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激蕩和震動。如果不建立一個強勢政府,就不足以應對紛至沓來的矛盾和隱患。
許崇德説,基本法已經為行政主導鋪平了道路,行政長官作為一區之首,位高權重,極宜敢於用權、善於用權。
參加香港基本法起草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廉希聖則説,要推行“行政主導”,特首必須有足夠的政治經驗和智慧。從曾蔭權參選過程中與各派人士打交道的細緻工作以及取得不同派別人士提名的成果來看,曾蔭權是協調處理好香港各方面關係、整合各階層意見、使之統一併為香港建設出謀劃策上來的最佳人選。
在特首選舉展開初期,也有人批評曾蔭權全力以赴爭取提名票“太霸道”。
香港《文匯報》刊發評論説,沒有人會指責第一回合就擊倒對手的拳擊運動員是霸道,也沒有人會非難第一個衝向終點的賽跑運動員是霸道。曾蔭權要在提名競賽中就擊敗對手,無可厚非。盡力爭取每一張提名票,體現了他對每一名選委的尊重。
作風親民,與中央默契
6月9日,謀求競選特首的曾蔭權在已明顯獲得選舉委員會多數支持的同時,也來到社區了解民情,重遊兒時故居,探訪漁戶和市民。
人們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一貫衣冠楚楚的“煲呔曾”,這回只穿著一件樸素的藍色襯衫,敞著領口,手拎紅色塑料袋,裏面裝著從街邊果攤買來的西柚。
評論稱,曾蔭權面對的雖然只是被稱為小圈子的800名選委,但他依然到各區巡視,儘量拉近與市民的距離,表現得相當自然、相當親民。這在港府高官群體中相當醒目。
人們還注意到,曾蔭權的施政綱領中反復出現“和諧社會”、“以民為本”的字眼,與中央高層倡導的為政之風相當契合。
身為特首,如何處理港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關係,相當引人關注。
今年4月,就新的行政長官任期問題,當時署理行政長官的曾蔭權向國務院提出報告,請求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53條有關新的行政長官任期作出解釋。
這一舉措後來被稱讚為“在時間緊迫情況下,確保依法如期選出特首、化解可能出現憲制危機惟一可行的正確選擇”。香港《文匯報》的社評説,主動尋求人大釋法,是以香港穩定大局為重,顯示了敢於承擔的勇氣和魄力,體現了知難而上的施政新風。
曾蔭權在港英政府及特區政府多年的公務員經歷,不是他的包袱,而成為他受人好評的政治資本。
香港《大公報》的評論稱,曾蔭權能獲強勢參選,不是沒有過一些枝節以至“暗涌”。個別人士至今仍“唸唸不忘”其英國爵士勳章。不過,事實擺在眼前,絕大多數港人已經厭倦政治爭拗,什麼“前朝”、“今朝”,都是多餘的説法,只要符合基本法規定,不違反“愛國者治港”的最基本要求,而且在實踐上表現出經驗和能力,就沒有不可以接受的理由。
不久前,曾蔭權在電臺節目中表示,香港是高度自治的特區,絕大部分日常生活政策均由自己決定,但仍有部分環節需要中央的介入,例如政制發展問題等。他相信中央一直是用無私、愛護和諒解的態度來看問題。
愛國者治港
有學者認為,曾蔭權能夠以與其前任迥然不同的路徑走上特首高位,與中央政府務實的作風和思路分不開。
曾蔭權曾説,中央對香港的關懷和支持,是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最大的保證。出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人,務必是一個高標準的愛國者,一個真正的愛國者。今天,我們國家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對行政長官的要求更高。
一位與曾蔭權相交多年的銀行家表示,相信他所做的事,都是以維持和推動香港的整體利益為優先的。
2004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8.1%,高於過去20年4.8%的平均增長率。曾蔭權接棒的香港,正處在回歸以來最好的時候。
一項國際機構對港人的調查顯示,目前有75%的受訪者對香港經濟感到滿意。有71%的消費者認為未來一年的經濟會繼續向好。在就業前景方面,75%的香港人感到樂觀,香港的失業率正由前年最高的百分之八以上,回落至稍低於百分之六的水平。
有評論説,對就業情況感到樂觀,就等於香港人為香港前途投了有信心的一票,那是幾經艱辛,從谷底爬起,重見天日的心情。
曾蔭權在向選舉委員會闡述施政理念及具體政策方略時説,發展經濟是市民的根本訴求,“也是我施政的首要任務”。
成為“舵手”還需經歷挑戰
儘管曾蔭權在民調中獲得很高的支持度,但是負責調查的機構也指出,支持他的市民主要是基於他過去的政績。
新界社團聯會的調查顯示,民眾表示在曾蔭權的施政綱領中,“以民為本”最重要,其次是“維護香港的自由、平等、法治和廉潔等價值”、“全方位發展經濟”、及“提升管治能力”。
有香港學者分析説,曾蔭權最難應付的,是年底的政改報告書。
由曾蔭權負責的香港特區政府政制發展專責小組,已經發表了4份報告,歸納社會人士對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産生辦法的意見和建議。
有人擔心,曾蔭權幾十年的政務官生涯,擔任的是政策執行者的角色,作為行政長官所需要的規劃整體發展的決策思維和能力,還有待實踐檢驗。
當香港人享受復蘇的喜悅時,挑戰也伴隨而來,因素之一是由於他的競爭對手上海的出現,吸引著各方投資,奪取了香港特有的光芒。
芯片製造商AMD、英飛嶺技術公司(IFX)和數碼沖印巨頭柯達,都把他們的總部從香港轉移到上海,因為現代化的上海有敢做敢為的政治家謀劃他的發展。
其他的競爭壓力也接踵而來,香港正在失去作為廉價港口的競爭優勢。去年深圳的港口交易量上升28%,與此同時香港只上升了7.5%。中、小型企業正面臨巨大的租賃費增長,高昂的費用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正在造成損失。
參選行政長官,是曾蔭權個人事業上的一個轉捩點;而香港的發展,同樣面臨一個轉捩點。曾蔭權要在行政長官的崗位上有更大的作為和更廣闊的空間,其長遠的發力點,就在於他能否在香港的長遠發展方面顯現出功力和眼光。
香港還能為中國崛起貢獻什麼
20世紀乃至21世紀,最為壯闊的人類發展景象便是中國之崛起,此時,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之崛起已成蔚然之勢,而曾蔭權之後的香港還能為中國崛起貢獻什麼,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時任總理的朱?基在“兩會”記者會上指出,香港曾經扮演著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同時,也在其他領域裏是一個文明的國際城市。“我想這種優勢香港並沒有喪失。特別是在70、80年代的時候,香港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所作出的貢獻是第一位的。”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繼續加速改革開放進程,上海以及長江三角洲的崛起,開始讓人感到,香港的作用似乎不如以前。這個時候起,香港于內地的意義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出臺後,有輿論認為,香港從中獲益匪淺,是中央政府力挺香港經濟的表現。甚至有人指出,CEPA安排將對內地製造業和服務業造成巨大衝擊,以內地市場的巨大經濟利益換取香港經濟的持續繁榮,是中央給香港送了個大禮。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則指出,CEPA不是中央政府單方面對香港的“恩賜”,改革開放的歷史證明,沒有香港對內地的投資和支持,就沒有今天改革開放的良好態勢。
無論如何,中國之崛起不應該僅僅是經濟上的崛起,更是文化、社會的全方位的崛起。而這種崛起更需要模式支撐和精神支撐。無疑,香港具備許多可以借鑒之處。
香港有出色的金融管理模式和商業精神,香港政治官員、公務員的廉潔程度也是華人社會的典範,此外,香港的文化發展,也為內地提供著參照。
這些,都應該成為曾蔭權之後的香港繼續貢獻給全中國的經驗所在。
曾蔭權的人生經歷
在香港政界,曾蔭權心直口快是有名的,有人形容他“語不驚人誓不休”
為人謹慎,做事踏實,作風果斷,是《?望東方週刊》在港採訪和多個場合接觸中對曾蔭權的最深印象。
曾蔭權生於1944年10月,祖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回龍新基村。作為一個警察的長子,他難以忘懷沒褲子穿、一家8口住在警察宿捨得童年。
他曾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説,自幼被嚴父管教,時常被“條燉豬肉”:買錯了隔夜的麵包要打,買錯了發餿的豆腐也要打,可能因此養成了處事謹慎、堅毅刻苦的性格。
由於幼年的經歷,曾蔭權一向相信努力會有回報。他曾對媒體憶述,在中四那年,由於中文不合格,被從B班降到D班,他視之為“奇恥大辱”,於是奮發圖強,于中五時再升回A班。
1964年,20歲的曾蔭權預科畢業被香港大學建築系錄取,但他本人的興趣在機電工程,加上自己是家中長子,於是決定先工作掙錢幫父親供養5個兄弟姐妹。他走向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現時以生産“偉哥”聞名的輝瑞制藥當推銷員,半年後投考港英政府的行政官沒有如願,之後再次嘗試,終於在1967年1月考入港英政府工作。
儘管沒有大學文憑,但他卻靠勤力刻苦在公務員隊伍中得以快速升遷。兩年後他升任二級行政官,4年後成功轉職政務官。1981年,港英政府送他到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以9A的成績出色畢業。
學成歸來,他很快成為當時布政司霍德的左右手。之後他在港英政府長期負責財經事務,1993年5月任庫務司,兩年後成為港英政府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回歸後,他在特區政府繼續執掌財政大權,2001年2月被國務院任命為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政務司司長。2002年6月起任香港特區第二屆政府政務司司長。
曾蔭權最為人熟知的,是香港回歸之初面對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力主特區政府入市阻擊“大鱷”。當時有人批評此舉違反香港市場經濟一貫的做法,為日後開了一個“壞先例”。
不過事後的大量事實證明,若非政府入市,香港的經濟將會被進一步拖垮。
據當時採訪過他的香港記者説,那陣子他辦公桌上放著一個武士殺死類似鱷魚的動物的雕像,他直稱這鱷魚就是“索羅斯”。
2002年曾蔭權因“多年來竭誠服務香港,成績超卓”榮獲大紫荊勳章。
曾蔭權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夫人鮑笑薇是澳門歷史悠久的“元記餅家”家族之幼女,早年到香港讀書時兩人相識,1969年結婚,育有兩子。2004年8月,曾蔭權夫婦帶著兒子專赴山東省嘉祥縣,冒著大雨到曾廟和曾林祭祀先祖曾子。
曾蔭權夫婦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天一起到教堂祈禱,經常一同散步談天,每逢假日,夫婦倆常拖手到灣仔街市買菜,去餐館就餐。
曾與他開過閉門會議的立法會議員透露,曾蔭權為人執著,發火時拍過桌子,不過怒氣過後就會握手言和。曾蔭權對記者説過,最感激太太為他打點家務,以及容忍他“發脾氣”。
在香港政界,曾蔭權心直口快是有名的,有人形容他“語不驚人誓不休”。在一個公開場合,他憶起1998年擊退國際炒家的往事,竟脫口而出,説港元與美元聯絡匯率一旦脫鉤,“猶如失了處女之身,一次貶值後,以後就什麼都可以做”,令聽者大吃一驚。
曾蔭權十分重視自己的形象,2001年香港一家週刊訪問他的一名前任廚師,內容提及曾的私生活。曾蔭權認為該文章內容完全失實,就自付律師費用,向該刊發出律師信,指出有關報道涉及誹謗成分,最後以該週刊被迫刊登整版道歉啟事而告終,創下了香港首位高官就誹謗向傳媒採取法律行動的記錄。
未來香港預期
──專訪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夢熊
“希望曾先生就任後能振興經濟、改善民生。這也是他對香港、對全中國最大的貢獻”
曾蔭權在幾乎沒有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特首,被香港報章稱為“人心思治,眾望所歸”。
6月17日,《?望東方週刊》記者就香港的未來方向,採訪了有“中國期貨教父”之稱的京華山一國際(香港)首席顧問劉夢熊。
曾蔭權正適其時
《?望東方週刊》:選舉之前,香港大學民調顯示,曾蔭權支持率達七成八,壓倒性超過另兩名有意參選特首的立法會議員李永達(3%)及詹培忠(少於1%),曾蔭權何以能贏得這樣高的民意支持率?
劉夢熊:從深層來次分析曾蔭權當選,是香港“人心思治”,這才是真正原因。
而曾蔭權以其臺階式晉陞的38年公務員經驗,給人盡職、務實的感覺;以1998年抗擊國際金融大鱷力挽港元港股港資于既倒的果敢,給人敢於承擔、有魄力的印象;以其SARS疫症期間,以政務司司長之尊甘於主持全城清潔工作的涵養,表現出其“能伸能屈”的大丈夫氣概……香港人比較來比較去,就是他了!一句話:當前香港需要曾蔭權!
當然,最難得的是中央高瞻遠矚、豁達大度、打破傳統、求真務實的理念也起了巨大作用。
《?望東方週刊》:也有一種説法:曾蔭權沒有遇上更強大的對手,是他能自動當選的原因,是否如此?
劉夢熊:從技術層面看,也可以這樣説。儘管一個多月前有報道稱,調查顯示,在603名受訪市民中,超過九成受訪者期望會有更多人競逐特首,有意參選的李永達等人與曾蔭權相比,無論在港人支持、公務員擁戴、中央信任等方面還是個人對香港政經大局的管治能力方面與曾蔭權相比,都有差距。
而吳光正、唐英年、李國章、馮國經、梁振英等夠資格的熱門人選,以他們成熟的經驗,理性的思考,從香港整體利益的大局出發,不但不去參加競選,而且都心悅誠服地紛起表態“挺曾”,因此,曾蔭權自動當選局結已是必然。
上海比香港差距還較大
《?望東方週刊》:曾蔭權現在面臨的經濟形勢如何?
劉夢熊:目前內地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回歸之後,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加上內地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北移以及香港産業空洞化,形成結構性的失業。加上特區政府政策的原因和房地産市場的低沉,香港一段時間可以用進退維谷來形容。
中央政府挺港,給香港的酒店業、零售業帶來新的動力。2004年,香港人的消費信心恢復。目前香港的樓市和房價在復蘇,有些甚至超越了1997年的高峰期。股市也回到14000點左右。這些表現令人鼓舞。正是有此背景,董先生才可以安然辭職。
《?望東方週刊》:香港的優勢能為內地貢獻什麼?
劉夢熊: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對內地企業的投融資作用。內地更多企業認識到靠銀行維持公司資金量是危險的,要進行資本運作。目前大陸股市低迷,曾先生如果能加快香港股市對內地企業的開放,把握好這個分寸,內地會有更多企業來香港上市,香港的金融市場會更活躍,同時也會給服務業帶來更多的機會,也會帶動就業。
另外,中國是世界加工廠,但很多資源需要進口,這個量很大,但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波動很大。這樣,香港與國際接軌的特點就可以發揮出來,可能給內地企業規避風險。
《?望東方週刊》:那麼香港對內地企業到港上市持什麼態度呢?
劉夢熊:香港人對內地企業上市反應熱烈。這和交通銀行接納匯豐銀行作為參股股東有關。內地的國有商業銀行和國際的商業銀行比起來,沒有那麼完善和規範,而引入匯豐銀行,給股民帶來了信心。上到香港進行上市,也是擴展自己的品牌,同時也使香港現代企業管理注入內地企業。
《?望東方週刊》:很多時候,人們愛用香港和上海做比較,説香港地位相對下降,你怎麼看?
劉夢熊:大家經常做這個比較,而這種比較往往是硬體的比較,而非軟體的比較,事實上,香港的地位是上海難以替代的。因為香港位居東北亞和東南亞的結合部,位於亞太中心,是自由港,是中西文化交融點,是金融中心,港幣是國際性貨幣。而在上海,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
此外,上海的市場經濟地位還要爭取國際的認可,而香港的市場經濟地位,已經獲得國際的高度認同,市場經濟法治也相當完備。香港還有高度發達的服務業,有優質成熟有操守的公務員隊伍。而這些,上海還有差距。
相信曾有其歷史責任感
《?望東方週刊》:你覺得曾蔭權任職後會有大的動作嗎?
劉夢熊:曾蔭權就任特首以後,由於任期只有兩年時間,不可能有太大的動作,在政策上的大改革也不太可能,由於他是一個公務員出身,他和中央的關係沒有太深的歷史淵源。當然,恰恰因此他會爭取中央的支持,而CEPA的平臺是最現實的,只要在這個基礎上,香港更多行業才會受益,香港經濟才會盤活。
今年9月,香港的迪士尼樂園會開業。會爭取內地更多的人來香港旅遊。去年,香港旅遊業在世界排名第七,今後,香港在世界的排名會更高,香港的旅遊業會達到高峰,這些都是好事。
《?望東方週刊》:今後香港還能為中國和平發展貢獻什麼?
劉夢熊:香港可以繼續為內地集資、引資發揮其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曾蔭權出任特首後,香港可以繼續發揮“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特點,為內地改革開放貢獻其作用。
香港還可以為內地依法治國提供借鑒,香港有160多年的法治優良傳統和成熟經驗,有為數眾多的資深律師,內地很多人有事就會去上訪,而港人有事找律師,這就是差別。在法治目標建立方面,港人可以起到這樣一個現身説法的作用。
曾先生治理下的香港還可以當傳播中國和平發展理念的國際公關使者。中國改革開放成功,與此同時,國際上敵對勢力宣揚“中國威脅論”,一些國家以技術壁壘來遏止中國崛起。而港商則親自體會了中國和平發展的過程,體會到中國13億人口發展到這種程度的不容易。香港許多富人與外國政要以及經濟界人物打交道時都可以現身説法。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官方宣傳起不到的作用。
《?望東方週刊》:你對曾先生有何期許?
劉夢熊:希望曾先生就任後能振興經濟、改善民生。這也是他對香港、對全中國最大的貢獻。香港是東方之珠,是香港人的香港,但也是全中國人的香港。希望他和全體港人齊心合力,實現經濟轉型,使香港更加繁榮,我相信,他會有這方面的歷史使命感。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