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紅色旅游不能褪色更不能變色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1日 13:59)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紅色旅游眼下正在全國各地掀起一浪浪高潮。但由於經營管理不規範等原因,紅色旅游在一些地方有所走樣,歪曲歷史、戲謔英雄人物等行為時有發生,使這項嚴肅的工程染上了另類的顏色。(4月18日新華網)

  發展紅色旅游,本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工程。然而正如有論者所説,我們的社會肌體存在着一種消解能力極強的文化顛覆力量,就像一個染黑能力極強的醬缸,以拼貼、遮蔽、戲説等手段將高尚的文化庸俗化。利用高尚文化的凝聚力和美譽度,以偷梁換柱的形式炮製出“偽文化”為其逐利斂財塗脂抹粉,是一些商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慣用伎倆。既然有這樣的“醬缸”在,紅色旅游被其“醬化”,也是難免。

  商家“醬化”紅色旅游,比較典型的表現有兩種。一是一些導游不尊重歷史事實,對紅色資源亂講一氣,以嘩眾取寵,博得游客一樂。帶隊到了紅色景點,他們時常挂在嘴邊的不是革命的艱苦,不是偉人的事跡,而是一些道聽途説的野史甚至艷史,把戰友情誼的捨身相援編排成郎才女貌的“英雄救美”,將地下戰線的秘密接頭演繹成眉目傳情的男歡女愛……二是用封建迷信的東西與偉人的人生歷程扯到一起。比如來到偉人的故居,導游津津樂道的是那故居的風水如何出類拔萃,繪聲繪色講述的是偉人出生時如何“天有異象”,信口開河之中,中國革命的歷史軌跡,社會變革的必然規律,竟變成了“真命天子”的“奉天承運”。甚至偉人故園中的一草一木,也成了時局興衰的“徵兆”──偉人困頓之時,茂樹突然枯萎;偉人復出之際,枯木馬上逢春。諸如此類的“軼聞逸事”,莫不是捕風捉影,牽強附會,空穴來風,子虛烏有。在這種“導游”之下,非但起不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相反使紅色旅游褪色乃至變色,成了“黑色”和“黃色”。

  紅色旅游被異化的現象今天還只是苗頭,但如果任其氾濫,那麼本心想播龍種,恐怕説不定就會收了一把跳蚤。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同於其他普通産品的經營,在引進旅游經營理念的同時,還須充分尊重革命歷史的嚴肅性,以確保紅色資源開發真正達到寓教於游,協調發展的目的。而如何實現這個“確保”,乃是當務之急。(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