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在外企業應完善安全保障機制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5日 19:30)
專題:兩名中國工程師在巴基斯坦遭綁架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在巴基斯坦遭綁架的中國工程師的不幸遇難使許多中國企業對海外工作人員人身安全保障機制做出深層次反思。此間專家提醒,中國公民應儘快改變“中國人不會遭遇襲擊”的傳統觀念,中國企業應加強對海外項目的安全風險評估,完善海外工程人員的人身安全保障機制。
曾在巴基斯坦居住多年的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玉蘭1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稱,這次綁架事件是目前所有發生在巴基斯坦的綁架事件中最為嚴重的一起,中國公民必須改變“中國人不會遭遇襲擊”的傳統觀念,在新形勢下應儘快提高人身安全意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隨着中國開放步伐不斷加大,中國公民海外遇襲的機率也會加大,並面臨較長時間的安全風險期。近年來,中國與外國交往越來越多,特別是經濟領域的融合速度加快,因旅游、經商等原因出國的人數急劇上升,基數越來越大。
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出國人數只有20萬人次左右;而2003年中國公民出境達2020萬人次,增長了100倍,在客觀上導致中國人在海外遭受襲擊侵害的頻率隨之上升。此外,世界矛盾激化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冷戰後,南北貧富矛盾更加突出,發展中國家動蕩加劇。特別是伊拉克戰爭之後,西方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矛盾加深。
“儘管中國與各國關係良好,但匪徒在行兇時並不會對受害者的國籍加以區分。在這種狀況下,正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樣,中國公民在海外屢屢遭襲,”金燦榮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隨着中國參與國際事務、國際援建項目的增多,風險系數也在增加。他建議有關企業應評估不同地區、國家的風險指數,並提高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安全成本投入。
李偉説,中國對外工程項目已經逐漸由國家行為轉變為企業行為。由於這些企業獨立應對安全風險的能力與意識都較弱,以及出於對經濟利潤和成本的考慮,在駐外員工安全保障機制上還相當欠缺。
“承接海外工程的企業首先要考慮的不應是利潤問題,而應該是安全問題。如果在一個地方進行經濟活動時失去安全保障的話,經濟利益也就無從談起,”李偉強調説。
金燦榮建議,企業完善海外工程人員人身安全保障機制應分三步走,工程實施前應對當地政局穩定程度、地區投資環境甚至是物資運輸通道安全狀況進行風險評估,工程實施中與中國駐當地使領館和駐在國治安機構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工程實施後對工程中的安全保障情況做出詳細評價和總結,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
“此外,參與項目的個人也要提高風險意識,儘量回避有威脅的地區,”金燦榮補充説。
責編:陸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