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官員:我國中度缺水 解決關鍵在節水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2日 15:20)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在全世界致力於應對水問題的21世紀,中國作為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大國,面臨著更為緊迫的壓力。正在此間參加中日民間水論壇的水利部官員説,建設節水型社會是中國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的出路。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中國目前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40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區已出現重度缺水。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説:“中國是個中度缺水的國家,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在於建設節水型社會,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
吳季松説,中國水資源供需達不到平衡關鍵在於缺乏對全面節水的管理,要樹立全民水憂患意識和節水意識,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和價格杠桿節水。
目前,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其中六分之一嚴重缺水。吳季松表示,如果不對現有水資源進行合理管理,隨著中國人口在本世紀中葉達到16億的上限,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將跌至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水資源短缺形勢將更為嚴峻。
吳季松説,建設節水型社會,就是要創新和建設節水的制度、節水的經濟、節水的科學技術和節水的文化。
在中國,“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仍普遍存在,灌溉用水一般在輸水過程中就滲漏損失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數大多只有0.4,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水平。
由於現有用水設施技術落後,中國工業萬元産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而美國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此外,中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為55%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中的浪費現象也很嚴重。據統計,僅北京市一年跑冒滴漏的水就多達36萬噸。
吳季松指出,中國水資源要達到供需平衡,關鍵在於有正確的用水觀念、科學的用水制度和合理的用水方式。
2002年,水利部啟動了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已先後在張掖、綿陽、大連三個城市開展,節水效果已初見成效。
北京市發改委物價部門透露,為促進節水,北京市將在今明兩年對水價進行調整,最終在明年使居民用水由現在的每立方米2.9元上漲為4.5元,綜合水價由每立方米3.81元調整為6.0元。
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月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國要積極建設節水型社會,把節水作為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把節水工作貫穿于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産生活的全過程。(記者 趙曉輝 樊曦)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