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中國駐利維和運輸分隊的故事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0日 22:55)
新華網蒙羅維亞4月20日電(記者戴阿弟)2003年12月10日,當中國赴利比裏亞維和運輸分隊60名先遣隊官兵乘坐的聯合國專機徐徐降落在利首都蒙羅維亞羅伯茨國際機場時,首先映入中國官兵眼簾的是滿街的裝甲車、荷槍實彈的士兵、被子彈打得千瘡百孔的廣告牌、沒有屋頂和門窗的房子……官兵們深知:他們已置身於戰區。由於戰亂未息,槍聲不斷,機場通往駐地的聯合國大道無法通行,剛下飛機的先遣隊只能改乘直升機,輾轉抵達營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天空作帳 大地當床
説是營地,其實就是當地發電廠一個廢棄的貨場,佔地約5萬平米,長滿了約一人高的荒草,僅有的一座2層小樓隱藏在雜樹、垃圾和泥沼深處,所有物品被洗劫一空,到處蚊蠅飛舞,臭氣瀰漫,污濁不堪。更糟糕的是,因公路受阻,空運來的集裝箱滯留機場,長途飛行30多個小時的中國維和官兵,面臨的是無水、無電、無糧的嚴峻現實,條件比官兵們當初想像的更為惡劣。面對這樣的環境,該怎麼辦?
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中國維和運輸分隊長沈剛鋒中校回憶當時的情況説:“那一刻,我眼前浮現出代表分隊向首長立下的軍令狀;耳邊縈回著出發前帶領官兵在國旗前莊嚴宣誓的誓言。身為分隊長,我清楚地意識到,我的意志、迎接挑戰的氣魄和能力,將直接影響這支部隊的士氣和戰鬥力”。
想到這裡,沈剛鋒把對部下的憐惜之情掩飾起來,健步來到隊伍前,聲如洪鐘地説:“戰友們,我們是為國家的榮譽、為世界的和平事業光榮出征的。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我們都沒有理由低頭,而必須用軍人堅定的意志戰勝它。沒有營房,天空可以作帳,大地可以當床……”天空作帳,大地當床,困境頓時化為詩境。饑餓、疲勞的官兵們無怨無悔,他們在滿天星斗的夜空下,頭枕鋼槍,從詩境進入了夢境……
戰士王梓楠當晚深有感觸地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席地枕槍望嬋娟/殘夢幽幽回故園/槍聲哭聲夜半起/方知使命猶在肩。”
然而那一夜,沈剛鋒和副分隊長李建國卻徹夜未眠。他們在黑暗中、在營區外不時傳來的槍聲和哭聲中,認真分析形勢,精心謀劃工作。那個夜晚,他們各自的工作備忘錄上,都記下了這樣的文字:建設一流營區,展示中國風采,確保官兵安全……
天亮了,在異國維和任務區的工作序幕也拉開了:部署崗哨、偵察地形、內外協調……事無巨細,千頭萬緒。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沈剛鋒一次又一次去聯合國駐利軍事總部請示工作,去中國駐利大使館了解情況,去友軍營地學習經驗。
紮營建家,從先遣部隊到達蒙羅維亞的第二天清晨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李建國身先士卒,帶領官兵清理營院,拔荒草、砍雜樹、清垃圾,填沼澤。官兵一邊在近40度的高溫下勞動,一邊描繪不日後將在這裡建起的家園。然而,在飽經戰亂幾近赤貧的利比裏亞,紮營建家,談何容易?
敢挑重擔 敢啃硬骨
沒有電,沒有機械。平車場,打地基,全憑手工勞動;採沙石,要深入到一百多公里外戰況莫測的原始叢林。擺在官兵面前的,是一塊塊的“硬骨頭”。雪上加霜的是,由於聯合國的船載給養一再延擱,工程展開後不久,先遣隊自帶的給養已所剩無幾。沒有菜、沒有肉,只有壓縮餅乾。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新世紀最可愛的人在異國他鄉一日只有兩餐壓縮餅乾!
但官兵沒有畏難不前。在熱浪滾滾的勞動現場,老班長趙學雨樂觀地對戰士們説:“沒有肉吃,咱們就食‘骨’當肉。困難中敢挑重擔、敢啃硬骨,才是軍人的作風!”這位老班長,在原部隊時是一名上尉軍官,遠征國外,職務降了,肩上的責任卻更重了。他所帶領的班,挑起了最硬的骨頭——一頭扎進原始叢林,挖沙採石,裝載運卸,不分晝夜。
官兵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要在後續部隊到達前把營房建好。能開多種車輛、操作多種機械、人稱“多面手”的老兵曹春進常説:“建房進度得跟時間賽跑。”孰料,他的體溫也在跟當地氣溫賽跑,由於水土不適和連日的勞累,曹春進高燒39度不退。趙學雨強行把他送進了醫療帳篷,醫生給他輸液,可轉眼人卻不見了,醫生向隊領導“告狀”。沈剛鋒分隊長嚴令他回去休息,但曹春進躲開領導的視線去了另一處工地……病而不倒的遠非曹春進一人!由於持續高溫,生活艱苦,超負勞動,生病的官兵越來越多。醫療登記簿上,十天內60人中有21人生病,除1人重病住院外,其他人全未離開工地。
運輸分隊參謀劉喬森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在營房建設的收尾階段,在工地勞作了一整天的官兵,晚餐後自發組織起來加班。沒有燈,他們發動一輛車,用車燈照著工地;兩小時後,突然天降暴雨,官兵只好撤回帳篷,工地靜了,營區只有一片雨聲。20分鐘後,雨停了,工地卻立即呈現出20分鐘前那熱火朝天的勞動情景。就這樣,在暴雨的下下停停中,官兵們一直幹到了次日的淩晨。無法確知誰是發起人,也無法知曉哪些官兵參與了這項自覺的“義務勞動”,有的只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敬意。一個群體,以統一的意志、決心和姿態,去迎接一種艱難的挑戰,令人感動的不再是細節,而是一種氣勢、一種動力、一種崇高。異國建“家”,困難之多,官兵們心知肚明。但他們堅信:勞動可以創造奇跡。中國駐利維和部隊參謀長周韶瑞上校稱讚運輸分隊官兵是自力更生的榜樣。
播種收穫 相輔相成
凡是來過分隊新營區的利比裏亞官員和友軍官兵,無不頜首稱讚“中國軍人最勤勞”。自建成以來,這些造型美觀的營房每天都引來大批當地百姓駐足觀看。聯合國駐利比裏亞維和部隊最高司令長官丹尼爾 奧彭德中將在參觀新營房時感嘆地説,他最近乘坐直升機時,驚奇地發現在蒙羅維亞西北角突然出現了“一群漂亮的潔白建築物”,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以説,中國維和運輸分隊的新營區是所有駐利維和部隊中條件和設施最完善的營區。孟加拉國維和營長官在參觀時不住地稱讚:“你們長官住的好,士兵住的也好。中國真是強大了,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這是難以想像的。”
家是身心的棲息之地。有了家,我們的官兵就能更好地蓄養精神,為推進利比裏亞的和平進程作出更大的貢獻!在修建自己營區的同時,中國維和官兵也沒有忘記充分體現國際主義互助精神。在沒有營房、甚至沒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情況下,中國維和運輸分隊領導始終引領官兵著眼大局,克服困難,大力支持聯合國駐利軍事總部的工作,充分發揮運輸分隊的優勢,真心實意地幫助友軍解決和克服了許多實際困難。
在當地局勢尚不穩定、營區基建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沈剛鋒分隊長親自帶領官兵幫助聯合國駐利軍事總部卸載車輛,在武裝直升機的護送下為部署納米比亞維和部隊運送裝備。李建國副分隊長一連二十多天和戰士們在水站排隊灌水,將一車車水送往巴基斯坦友軍營地,有一次在穿越四個戰區運送物資的途中,車隊遭遇小股武裝分子攔截,他與官兵機智週旋,最終化險為夷。
沈剛鋒常對大家説:“在這裡,為友軍和利比裏亞人民做一件好事,就是為和平盡了一份力量,就是給祖國增添一份光榮。”播種收穫,相輔相成。中國官兵的突出表現在利比裏亞維和行動中得到了廣泛認同。每次執行任務,車隊走到哪,哪就有歡呼的民眾,就有友軍的讚許。中國駐利比裏亞大使林松添多次到營地看望部隊,他對官兵能在席地枕槍、大地當床的艱苦條件下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深為感佩。他對官兵們説:“你們是好樣的,你們是祖國的驕傲!”官兵們説:“在國外,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到,偉大的祖國才是我們的驕傲!”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