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國臺辦開記者會 李維一表示和平統一仍樂觀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4日 10:58)


  CCTV.com綜合消息: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十點舉行了例行新聞發佈會,邀請農業部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任愛榮就兩岸農業發展問題介紹情況。出席發佈會的還有福建省農業廳廳長吳建華、福建省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林衛國、海南省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徐剛、海南省農業廳副廳長鄧澤水等。→→觀看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在新聞發佈會上,國臺辦發言人李維一就2003年兩岸關係發展發表了評論。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李維一介紹:在過去的2003年,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但總體而言,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儘管受非典的影響,但兩岸的經貿和人員往來仍然保持良好的勢頭。2003年,新批臺商投資項目4495項,合同台資金額85.58億美元,實際利用33.77億美元。兩岸間接貿易總額達到583億7千萬美元,這也是兩岸間年貿易額第一次突破500億美元。

  李維一在發言中還譴責了台灣陳水扁當局置台灣同胞的根本利益於不顧,糾集各種分裂勢力,企圖以“公投制憲”等方式實現所謂“台獨建國”的做法。他説:台灣陳水扁當局單方面針對兩岸關係的公投,不管是叫“防禦性公投”、“防衛性公投”,還是所謂“和平公投”,都是對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和平的嚴重挑釁,其目的是為日後舉行改變台灣地位,走向“台獨”的公投鋪路。對於這種做法,國際社會也明確表示反對或質疑。這充分説明陳水扁企圖單方面通過公投改變現狀,分裂國家的行為是極其不得人心的。

  在談到2004年對臺工作的情況時,李維一介紹:新的一年,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努力貫徹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做好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四點意見,繼續努力推進兩岸交流與往來,努力促進全面、直接“三通”早日實現,維護兩岸關係大局的穩定。李維一表示,儘管面臨各種阻礙,但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仍然樂觀。

  國臺辦發言人李維一講話全文

  任愛榮:兩岸農産品可借鑒港澳模式建CEPA

  中國農業部臺辦副主任任愛榮女士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今日(14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兩岸之間的農産品貿易完全可以借鑒大陸、香港、澳門之間的貿易模式,建立兩岸之間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她同時表示,願就這一問題與台灣農業界進行深入的溝通與洽商。→→觀看詳情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談台灣間諜案

  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李維一還就台灣間諜案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李維一説傅宏章等7名台灣居民因為在大陸蒐集軍事情報,去年12月已被大陸主管機關拘留審查,有關此案的最新情況已于14號告知海基會。

  台灣居民傅宏章、童太平等七人涉間諜案詳情

  附件:海協會就傅宏章等7人涉案情況通報海基會(全文)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今日回函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通報了傅宏章等7人涉案情況。函件全文如下: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函)

  海峽交流基金會:

  貴會去年12月23日、26日、29日、31日關於協尋台灣居民傅宏章等人函悉。

  據主管機關告,台灣居民傅宏章、林介山、宋孝濂、王長勇、張耿桓、張豫人6人有蒐集軍事情報的嫌疑,于去年12月15日被廣東、福建、安徽、海南主管機關拘留審查。台灣居民童太平于去年12月4日在廣州黃埔造船廠蒐集情報時,被該廠保衛部門發現。經查,上述7人均係台灣軍情局派遣間諜,負有蒐集情報的任務。以上案件正在審理中。

  現將傅宏章等7人涉案情況通報貴會,請轉告涉案人員家屬。

  順致

  時祺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2004年1月14日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宣達團"成一場鬧劇 美拒絕台灣遊説團(圖)(2004/01/14/ 09:16)
  • 中美兩國建交25週年 台灣問題是關鍵(2004/01/08/ 16:15)
  • 台灣去年對大陸及香港的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2004/01/08/ 15:05)
  • 布熱津斯基談台灣:美中不能偏離合作軌道 (2004/01/08/ 13:32)
  • 台灣空軍今年將升級“鷹眼”空中預警機(圖)(2004/01/07/ 15:18)
  • 李登輝發媚日言論 鼓吹讓日本處理台灣問題 (2004/01/06/ 17:30)
  • 台灣準備2005年打仗 臺海兩年後燃起戰火?(2004/01/06/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