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接“三通”:民間協商 簡單易行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5日 05:24)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隨著明年3月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日益臨近,台灣當局在兩岸“三通”議題上,接連拋出了所謂“兩岸直航三階段”、“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貨運便捷化”方案,刻意擺出對兩岸“三通”的姿態,並大肆炒作。
眾所週知,為促進兩岸“三通”早日實現,祖國大陸方面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早在1979年即正式提出兩岸“三通”的主張。長期以來,祖國大陸方面本著“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一直以最大誠意積極推動兩岸“三通”進程。大陸的經貿、郵電、航運部門早就為兩岸直接“三通”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兩岸民間行業組織不斷就“三通”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達成諸多共識。
2000年5月20日,島內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台灣當局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海協與海基會接觸與商談的基礎不復存在。為了不讓政治分歧影響和干擾兩岸經貿合作,祖國大陸方面從務實推動兩岸“三通”角度出發,主張“三通”是兩岸間的事,是經濟問題,不應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可以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就“三通”業務性、技術性問題進行協商,在這種協商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協商所達成的共識由各自確認並組織實施。協商的預案及共識的確認,都可以由各自主管部門負責。協商達成後,雙方可以使用兩岸註冊的船舶和飛機,進港時挂公司旗或標誌旗,儘快通起來。民間協商,既簡單易行,也不影響台灣方面所擔心的“公權力”問題。而且,用民間對民間、企業對企業、公司對公司協商的辦法通起來,也有前例可循。1996年兩岸電信公司關於互通電信的協商;1997年兩岸航運團體,就福州、廈門與高雄之間的“試點直航”進行協商,雙方很快就達成共識,並通了起來;2001年,福建的馬尾、廈門先後與馬祖、金門簽訂加強民間交流協議,實現兩岸客貨直接往來。事實證明,採用民間協商的模式行之有效。祖國大陸一系列富有靈活性、務實性的主張,充分體現了積極推動兩岸直接“三通”的最大誠意。12月17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表題為《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積極務實推進兩岸“三通”》的政策説明書,將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協商“三通”問題,列為大陸方面關於兩岸“三通”的政策之一,並指出這是現階段最為務實可行的協商方式。
當前台灣經濟困難重重。失業率升高,跨國公司紛紛撤資,企業不斷出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岸不能直接“三通”。大量事實表明,兩岸直接“三通”對台灣經濟疏困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為32.8%,已經超過美國;投資依存度為50%。如果實現“三通”,台灣每年僅在貨運、空中客運、電信、電匯方面即可省下7.3億美元,而每年台灣民眾在香港或澳門的轉機可節省許多寶貴時間。即使是臺“行政院”公佈的“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也不得不承認,如實現兩岸直航,台灣海運每年可節約8.2億元新台幣;空運每年節省132億元,旅行時間860萬小時;貨運每年節省8.1億元,運輸時間26萬小時。暫且不論其公佈數字的縮水度,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實現兩岸“三通”,符合台灣民眾的利益,對台灣經濟發展絕對是個“利多”因素。
兩岸直接“三通”已具備各方面的條件,也不存在業務、技術方面的問題,關鍵在於台灣當局的政策。但長期以來,台灣當局堅持以阻撓“三通”作為對抗大陸的政治籌碼。陳水扁在兩岸“三通”問題上出爾反爾,始終千方百計地加以阻撓和拖延。在2000年選舉時,陳水扁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就任後年內施政最大目標就是要開放三通”。2001年8月臺“經發會”達成推動“三通”的共識,陳水扁也加以背書。2002年5月,陳水扁在金門大擔島放言,“三通是必由之路”,並表示願意接受民間協商,但隨後又以種種藉口,拖延、阻撓“三通”的進程。陳水扁玩弄“三通牌”,翻雲覆雨,昨是今非,説明他完全無意開放“三通”,根本目的就是以“三通”議題騙取臺商和中間選民的選票。
兩岸直接“三通”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無論台灣當局如何倒行逆施,兩岸往來和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仍會不斷深入向前發展。(齊心)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