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部事務是處理兩岸“三通”的基本原則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3日 06:03)
人民日報消息: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實現兩岸全面、直接“三通”,是兩岸經濟發展和多方面交往的客觀需要,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多年來,大陸方面一直主張,應本着“一個國家內部事務、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原則處理兩岸通航事務。我們強調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是因為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一個中國。兩岸間的“三通”應該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決不是“國與國”之間的“三通”。我們認為,按一個國家內部事務處理兩岸直航事務,這不僅體現了中國的航運權益不受侵犯,而且有力地維護了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按一個國家內部事務處理兩岸直航,可以充分考慮到雙方的利益,可採取變通的辦法,儘量簡單易行。
“直接雙向、互惠互利”是發展兩岸經貿合作,推動兩岸“三通”不可或缺的準則。按市場運作規則,兩岸直接“三通”應由兩岸的業者公平參與經營;雙向直航符合通行慣例,有利於商家和航商節省時間和經營成本,符合兩岸民眾的共同利益和最大需求。真正做到直接雙向,就能互惠互利,就能使兩岸“三通”健康、持久、正常地發展下去,從而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在兩岸政治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情況下,為了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為務實推進兩岸直接“三通”,大陸方面提出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進行商談,“三通”商談時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雙方商談所達成的共識,由各自確認後實施。這充分展現了大陸方面推動兩岸直接“三通”的誠意、善意和靈活性。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大陸方面提出由民間行業組織協商的辦法解決兩岸“三通”問題是成功的。1996年和1997年,兩岸直接通電和兩岸試點直航,就是經過兩岸的電信公司和民間航運組織協商,雙方僅用一天就達成共識,很快就付諸實施。2001年,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有關方面通過協商實現了海上直通,雙方使用兩岸註冊的船舶經營,船舶進入對方水域時只挂公司旗,不升挂對方旗,解決了敏感的挂旗等問題。2002年春節臺商包機,也是由航空業者協商,解決了有關證照認可和運輸安排。這些事實表明,民間行業組織協商並不會影響雙方公權力,同時為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商談起到了示範作用。
當前,無法實現兩岸通航的根本原因在於,台灣方面雖然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有關通航條文進行修改,但陳水扁當局把兩岸通航商談規劃拖到明年大選之後,鼓吹要在“一邊一國”的框架下商談兩岸通航,還改變今年春節臺商包機由兩岸航空業者進行商談的模式,提出由兩會商談明年春節包機事宜,顯然兩岸通航談不起來的責任在台灣當局而不在大陸方面。
長期以來,台灣當局奉行不開放“三通”政策,不僅逼走了臺商,還逼走了許多外商。據台灣媒體報道,近期擁有對臺航線的5家歐洲航空公司中有4家因為抵臺乘客人數大幅減少,宣佈中止歐臺間的直飛航線。就連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飛機也放棄直飛台灣。近幾年來,高雄港集裝箱貨運量從世界排名第三位降到第七位。兩岸不直航,已經嚴重阻礙了台灣經濟的發展,已經嚴重地損害了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已經遭到廣大台灣民眾的唾棄。陳水扁當局繼續玩弄“三通”牌的政治圖謀是不會得逞的。
祖國大陸對兩岸“三通”的政策主張光明磊落,深得人心。台灣當局阻礙兩岸直接“三通”政策終將擋不住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相信,在兩岸民眾和業者的共同努力推動下,兩岸直接“三通”一定能夠實現。(葉東)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