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楊利偉與香港學生的書面問答全集
五、世界
問題1:你覺得太空事業中也有國界的存在嗎?你認為中國發展航天科技中,怎樣能夠有效地維持或推動世界的和平?
答:讓太空資源為全人類真正擁有,而非少數國家擁有,是我們發展航天技術的最終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説,太空不應有國界。
問題2:這次升空對於生物科技及民用科技有沒有什麼好處?
答:載人航天技術後各個領域推廣,可以促進提高。
問題3:現今世界污染嚴重,請問楊先生在太空觀望地球時,是否看見污染的情況?人們是否願花些資源來改善地球上的環境?
答:看到有少許太空垃圾。地球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太重要了,大家要千方百計的想辦法珍惜。
問題4: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什麼呢?地球和宇宙是否美麗?
答:海岸線、山脈和雲。非常美麗。
問題5:我在新聞報道中聽到你説:“回到地球時,看到美麗的家”。請你説一説,這個家是如何美麗?
答:我希望我能用詩人的眼光來描述。從太空看地球是一種寧靜、深邃和安詳的美麗,你會同時感到人類的渺小和偉大,比在地球上更眷戀這個人類的搖籃。
問題6:科學家應為人類做出什麼貢獻?你們達到了心目中的目標了嗎?滿意了沒有?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答:每一個人,包括科學家都應該為人類的和平和幸福而努力,這個目標其實是無止境的。
問題7:人類是否應注重發展遙距操控的太空科技而不是載人航天呢?還是要研究如何推動人類作多行星生物?
答:這兩個方面不應當是相互排斥的。從不同的角度看也許有不同的認識。
六、其他
問題1:楊利偉上校是中國人的英雄和光榮,因為你實現了中國人多年來的夢想,表現十分勇敢,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你是一個偉大的典範。你在離開返回艙時看來很鎮定,你可不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或忠告,讓我們可以跟你一樣,面對任何事情都這樣冷靜?
答:沉著、自信。
問題2:懷有抱負中、小學生要如何裝備自己,才能邁向宇宙?
答:學好應學知識,鍛鍊好身體和意志,做好準備,然後就是把握機遇了。
問題3:聽人家説,毅力、自信和實幹是成功之門的鑰匙,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嗎?
答:應該還有對科學知識的不懈追求和吸取。
問題4:你是個大英雄,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驕傲,請問你在升空前,怎樣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和家人的擔憂?
答:相信科學、相信人民、相信自己。
問題5:你的成就令所有中國人都感到驕傲,請問你接著有什麼計劃和打算?
答:總結成績,查找不足,刻苦訓練,迎接挑戰。
問題6:可否分享成為一位成功太空人,所須具有的條件和所需接受的訓練?男、女太空人所須的條件和訓練又是否相同?
答:有機會但不多。相同但有區別。
問題7:太空人在太空如何對付生理需要(如進食、喝水、上洗手間和睡覺等)及進行其他活動?
答:這一切都是我們地面正常訓練的內容,在太空沒有什麼難的。
問題8:可否簡述,神舟五號的構造,設計時所考慮的因素,及所使用的材料?此外,太空衣又是用什麼製成的呢?
答:這裡邊的內容太多,非常專業,需要各有關方面的專家來詳細回答。
問題9:請描述神舟五號升空的情況,從電視面上看見火箭升空時有碎片掉下來,為什麼呢?升空期間,太空艙內的壓力溫度和重力是否改變,太空人如何適應,另外,太空船于離開及進入大氣層時,是否須要以特定的角度和速度前進?
答:碎片是火箭一、二級間的保溫泡沫塑料板,兩級間主要是桁架結構連接。太空艙內壓力和溫度變化很小但入軌後是零升力。飛船返回要以某一角度再入,這是事先設計好的。
問題10:如何駕駛太空船,使它保持在軌道上運行?如何控制其著陸位置?
答:載人飛船主要是通過精確的軌道設計和正確無誤的執行飛行指令來保持軌道飛行和返回著陸的,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問題11:在太空船上所看到的宇宙,與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有何分別?此外,請問楊利偉先生有沒有在太空看見人造衛星、太空站或其他物體(例如太空垃圾和不明飛行物體)?
答:有分別。有一些太空垃圾。
問題12:請問太空人在船上進行了什麼研究?目的是什麼?
答:體驗人在太空生活工作的能力。
問題13:在整個航天旅程中,太空人所經歷的感覺,與在地面接受訓練時所模擬的相去多遠?
答:操作差不多,但失重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問題14:據知基因(DNA)轉移比基因變異(基因重組)所帶來的後果要安全,後者還存在著很多可怕的未知數;而太空種子卻屬於基因變異一類。請問中國在太空育種方面已發展到什麼階段?有什麼成果?太空種子內的基因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們與一般同類種子在生長過程中有何差異?
答:我國的太空育種正在起步階段,有一些初步的成果,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結論。如有興趣可參考中國華藝出版社關於我國首次載人飛行科普書籍《飛天夢圓》。
問題15:請問楊上校,我們知道你在太空逗留了21個小時,你的感覺是否有這麼長的時間?(因為有人認為,太空的時間比地球的走得慢)我看見你從太空返回來時,手上戴著兩支手錶,它們是否有不同的用途?在太空時,會不會沒有了時間觀念?
答:太空中時間的概念似乎有些不同,主要是約90分鐘繞地球一圈,同時可以看到一次日出和日落,時間的參照系統發生了變化。帶手錶主要是測試用。
問題16:從影片中,見到太空垃圾到處飄浮。你是否認為太空也要跟地球一樣,需要環保呢?航天科技的發展會不會製造大量的太空垃圾?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或處理這些太空垃圾?如何確保神舟五號不被太空垃圾撞擊?如果神舟五號被太空垃圾撞擊,如損壞的人造衛星,太空人會採取什麼應變措施?
答:我們在飛行前分析計算過,“神舟”飛船在飛行軌道被太空垃圾擊中的可能性很小。若被擊中,飛船可以應急返回。
問題17:我們在電視畫面上所看到的太空人失重狀態訓練的環境是如何製造的?失重的感覺是怎樣的?長時間處於失重狀態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為什麼俄羅斯和美國太空人可以長期在太空站工作?有看到你在太空上的某一片段,顯示血液衝上你的面部,為什麼會這樣?當時你有什麼感覺?
答:失重狀態訓練主要是靠飛機(失重訓練飛機)作拋物線飛行,在某一段可以造成幾十秒的失重狀態。飛船剛入軌出現失重狀態時,全身的血液要作平衡調整,確實感到血液往頭部涌,有一種頭向下的感覺,後來很快調整過來。
問題18:中國現有的火箭的載重量不是很大,而且沒有達到約每20多噸有1噸能送進太空的國際先進運載水平。未知長征火箭可不可以發展出如美國的土星運載火箭或俄羅斯的能源號運載火箭那樣,具有特大推力和高運載效能的火箭?甚至更高運載效能的非化學火箭?
答:我國已經具備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和非污染推進劑運載火箭的能力,這也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問題19: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會進入“黑障區”。請問有關方面如何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在“黑障區”裏,返回艙不能跟指揮中心聯絡上)
答:在“黑障區”雖然通信中斷,但地面雷達始終在跟蹤飛船。
問題20: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和俄羅斯相距多少?有沒有與外國共同合作的機會?如有的話,將在那個範疇合作?
答:我國的航天科技總體上與美、俄有差距,但我們的投入和産出比是比較高的,也是國際公認的。我國的航天投入與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是相協調的。我們希望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與別的國家開展合作。
問題21:請問你認為香港應該怎樣發展航天科技教育?香港在航天科技上可做出什麼貢獻呢?
答:據了解,香港還沒有大專院校設立航空航天有關的學科,但有很多的專業在航空航天領域都得用到,從這一點上講香港的科學和技術專家可以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