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復興之路--代表談黨代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2日 19:10)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中國共産黨81年來的歷史證明:每一次成功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會在黨史上書寫輝煌的篇章。

  從1982年到2002年,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正在召開的十六大——中國共産黨在改革開放以來召開的五次黨代會,猶如五個遙相呼應的里程碑,引領著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奔向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凝結著中國共産黨人曲折探索日益清晰的主題,反復出現在黨代會報告的主標題中。

  正在此間出席黨的十六大的一些代表,在審議討論江澤民同志所作的報告時,由衷地感嘆道:從十二大到十六大,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在不斷加深。20年來的五次黨代會,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一根紅線,漸次勾勒出一條越來越寬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社會主義的興起、發展和遭受挫折,是二十世紀最引人關注的問題。人們同樣關心:為什麼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共産黨旗幟鮮紅,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常青?

  “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出席十六大代表們響亮的回答,也是億萬人民的心聲。

  黨代會是黨內民主的最高形式,也是黨內決策的最高機關。代表們指出,從十二大到十六大的五次黨代會,匯聚了億萬人民的心願和全黨的意志,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時刻,作出了及時正確的戰略部署,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1982年,完成撥亂反正艱巨任務的中國共産黨召開了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小平同志十二大開幕詞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在黨代會上提出了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科學命題。”曾參加過黨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的江蘇代表韓培信深有感觸地説:“十二大標誌著我們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軌道上。”

  十二大之後,黨內外幹部歡欣鼓舞,意氣昂揚,神州大地到處是改革開放的氣息。實踐在發展,認識在深化。“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破題。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論斷。這一新觀點的提出,衝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的傳統觀念,在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韓培信代表説,十二大以後的五年,中國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得到全面推動。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流通體制改革到企業管理制度改革,從經濟領域的改革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等領域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以創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為突破口,逐步實行和擴大對外開放,我國的改革開放循序漸進、全面展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和進展。

  今年71歲的史來賀代表,當了50年的村支書和黨委書記。十三大是史來賀第一次參加的黨代會,回憶起當年情景,他心潮難平:“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完整地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而為我們黨從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基礎。我記得當時大會報告的題目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符合中國國情,一下子就讓我們找準了坐標,找準了發展的方向。俺劉莊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越走心裏越亮堂。”

  十三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大大深化了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的再認識,勾畫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框架,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個新突破,為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道路。

  (二)曾連續出席過黨的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大的寧夏代表、隴東邊區回民騎兵團老英雄馬思忠説,十三大以後的5年中,我們黨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考驗。在這5年裏,我們黨遇到了國民經濟在加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遇到了國內政治風波的嚴重衝擊,遇到了國際政治風雲的急劇變化,還遇到了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

  正是在這種尖銳、複雜的矛盾面前,我們黨堅定沉著地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沒有偏離方向。

  1989年6月,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已經制定和形成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説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回憶起1992年黨的十四大,馬思忠代表説,江澤民同志向大會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十四大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

  其後的五年,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認真實施黨的十四大作出的各項重要決策,貫徹“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使我們黨和國家經受住了新的考驗,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江澤民同志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

  曾參加過十五大的陜西代表張候華説,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研究和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新特點、新經驗,在“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和“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達到了新的認識高度,在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實現形式、分配製度等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取得了新的理論突破,並確定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

  十五大以來的5年,全黨、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十五大確定的任務上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踏上了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新的征程。

  這5年來,中國走過了很不平凡的歷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祖國統一大業取得新進展。

  代表們説,從十二大到十六大,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中國共産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作出了科學回答: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

  ──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共同富裕。

  ──計劃經濟不等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是具有高度民主和健全法制的社會。

  ──社會主義必須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三)2002年11月8日,在黨的十六大開幕式上,江澤民同志代表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醒目地寫在報告標題上。

  聆聽報告,審議報告,曾多次出席過黨代會的重慶市委書記黃鎮東代表心潮澎湃,激情滿懷。他對記者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偉大實踐,也是我們黨長期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十六大提出的奮鬥目標,也切合時代主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綱領更加具體化。

  上海代表夏興華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思想武器。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幫助我們在千頭萬緒、紛繁複雜、變幻莫測的現象中,認清形勢,分清是非,堅定信念,增強信心,開拓前進,經受考驗。尤其是報告總結13年來的十條經驗,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高度總結,是我們在新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中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

  十六大報告在代表中引起強烈共鳴。展望中華民族復興的燦爛前景,代表們信心滿懷──

  在新的世紀,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必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萬眾一心,奮發圖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孫傑 任衛東 劉健)

責編:柳博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