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接下來我們關注下一個話題,從我上學的時候,甚至我上學的時候我哥哥他們都有這樣一句話,“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一談到錄取就有一個關於公平的問題,那年跟你做過直播,網上錄取,網上錄取一步一步擴大範圍,您覺得在公平性上是否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
瞿司長:作為網絡的技術手段,推進高考招生過程當中的公平性問題,還是起了很重要的保障作用。我想我們這幾年的工作,從總體來講,在網上錄取方面已經達到了我們預期的要求,當然我們在進一步的工作方面還有很多環節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加強,包括網絡安全,我們都要花很大的力量去做好。
記者:出過問題嗎?
瞿司長:現在我們受過黑客攻擊,但是還沒有發生問題。
記者:比如説今年因為高考將至了,之後就是閱卷一直到錄取,今年從網上錄取的範圍也好,特點也好有什麼新的東西?
瞿司長:今年的網上錄取是在全國所有省市全面鋪開,而且全國各省市的錄取方式全面用網上,遠距離網上錄取的方式進行管理,而且我們要達到通過網上遠程錄取,異地的遠程錄取這種形式錄取的學生數要超過所有學生錄取學生數的80%,這樣就實現我們所提出的全國網上錄取基本遠程化的目標。
記者:遠程化是什麼概念?
瞿司長:就是我們招辦在這個地方,學校在另一個地方,是異地的,不是學校在招辦來,是在招辦通過計算機,局域網上,現場這個網上錄取,不是這個意義,而是你真正的到學校做。
記者:隨着網上錄取的範圍在擴大,這個條子這些年是不是越來越少?
瞿司長:總的是這個方向,總的發現的情況,這幾年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定的改善。
記者:另外,大家當然也在關心這樣的問題,比如説,其實很多年了,我們的一些大城市或者説跟其它的一些省區在錄取分數線上有一些差距,有的在100分,為什麼分數在全國是不能統一的?
瞿司長:分數線的統一有很多同志提出過,但是我們現在設計的情況,是全國所謂統一招生考試統一了一個時間,統一了一張卷子,但是閱卷是分層組織,雖然有共同的參考答案,但是各省市具體組織這個閱卷的過程當中,掌握松緊的程度肯定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從技術角度來看,我們還是有很難操作的一面。
記者:您舉個例子。
瞿司長:因為各省市分數,松、緊不完全一樣,我們完全比如説600分以上如何如何,全國各地的600分的實際的含量也不一樣,如果我採取一個辦法,我説今年完全不告訴大家,我突然來一個統一分數線,但是第二年,大家知道,你們是要統一劃線的,我這個地方,為了我本地能夠有更多的學生上學,高抬貴手,松一把,分數就發毛了,這個情況肯定會發生。
記者:每年高考必須分省閱卷的必要性和集中閱卷的難度在哪兒?
瞿司長:作為全國來説,比如我們今年會有將近500萬左右的考生,每個考生要考五門課,這樣是2500份卷子放在一起來閱,也可想這個難度的複雜性。這個只是從純粹技術的層面來看,但是我也想,在這個地方説幾句,實際上招生錄取工作也不能只是看這一個層面,還有其它很複雜的多種因素。比如説民族政策,各地的一些實際情況,地區的差異與長期利用原因造成的,我們也要考慮到,有些地方就是要考慮一些傾斜性的政策。所以這些問題在整個招生錄取工作不能只看分數,咱們這麼説,北京500分,你拿西藏一定要500分,我估計對西藏的學生會覺得很苦,所以,我想我們這個問題還不能以一種現行的,一元一次方程來解,可能還是多元的,非線性的,要考慮綜合因素以及全國的整體利益達到最大。
記者:另外,是否也有,比如當分數線不一樣的時候,也存在着一種各個省、各個市之間的人才配置問題,比如分數線一樣的,會不會導致所有的考生都跑到北大、清華,會導致人才太過明顯,對一盤棋也有影響,有這個情況嗎?
瞿司長:明顯是這個情況,我們學生上學,各種類型的學校都要有比較好的學生,各個學科都應該有自己優秀的人才,這樣有利於學科有比較好的發展,各地也有一個均衡發展的問題。所以,確實由您所講的,人才,或者學生這個資源在各學科,各地區,各學校的配置問題,要搞的更優一些,這個配置的更優一些不是有計劃的辦法,老辦法去做,而是要根據新的情況,有更合理的辦法去做。
記者:比如這些年我們在改革的過程,針對分數線的問題是否這麼多年你們也一直在關注,在考慮,在調查?
瞿司長:是這樣的,我們非常關注這個分數線的問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的輿論界也提出一些問題,傾斜的分數線,你們怎麼對待才能更公平。但是對於問題我剛才講到這樣一些情況,説起來的問題,其實還是相當複雜的。如果稍微仔細一點講,一個問題就是各省市的高等教育資源現有的資源是很不一樣的,因此,在一個省的招生的總人數,實際上是三部分組成。一部分就是中央部門所説的學校,面向全國招生。那麼,北大、清華、人大什麼這些都是面向全國招生的。另外,是屬於省屬高等學校,他們還跨省招收。比如北京工業大學不只在北京招生,可能到河北,到天津,到內蒙都會招收一部分學生。第三部分就是本省所屬的學校,向本省招生。這三部分中央所屬的學校的找上總量在所有的14%,數額是比較少的。省市所屬學校,跨省區招生的也是14%,本省所屬的學校向本省招收佔72%,所以,你看最後的分數線的底線最大的就是72%,如果你那個地方,本省也在招生,就是學校比較多,招生能力比較強,因此,最後肯定是招生人數比較多的,分數比較低。當然,可能老百姓這個問題上是關心的,那就關心本省人民政府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因此,多招一點本省的學生,這是理所當然的。作為中央政府這面來説,我覺得有兩條很重要。一條就是説鼓勵和支持省屬高等學校,特別是發達省用,發達城市對我不發達地區的支持,這點我們也還採取鼓勵和支持的政策。這樣的話,也有助於教育資源相對的均衡。比如説北京每年在內蒙招得比較多。
記者:突破了14%的界限。
瞿司長:第二,中央部門尤其要管好中央部門自己所屬的高等學校在全國招收的分佈的合理性問題。可能人們都知道,這些學校萬一是最好的學校,大家都希望上優質教育資源,北大、清華、人大、師大、負擔、上海交大等等,所以這些學校在全國有一個合理的地域分佈,一般來講,這些學習在當地招得多一點,向外地招得少一點,這當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也包括這個學校本身吃這個地方的飯,喝這個地方的水,用這個地方的電,燒這個地方的氣很多因素,都千絲萬縷。
記者:我聽完您的這段話是否可以總結出三個看法,第一個看法,就是説希望有很多比如説在呼籲全國統一分數線的時候,要理解,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分數線一樣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背後可能産生新的不公平。第二個因素,比如很多的重點的院校和省屬的院校,中央屬的院校,可能全國方面很多合理的佈局。第三個因素,呼籲很多的省市自治區努力地發展到自己的高等教育?
瞿司長:是這個,您講得很對,我們也是這樣認識的。
記者:一段時間內,其實這個統一的分數線是不可能出臺的。
瞿司長:是這樣的。
記者:好,我們一起來關注下一個問題。其實也看到,很多人非常關注擴招,比如説有的人會這樣想,一方面就業的壓力其實越來越大,因為社會在前進,這種競爭本身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另一方面也在擴招,可是為什麼就業壓力很大,同時又要擴招?
瞿司長:我想我們這樣一個國家,總的大學生數量是不多的。這幾年我們的比例逐漸有所增加,我們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13%多。但是,從整個世界的比較當中,這樣的比例,即使在發展中國家當中,我們也不是高的,這樣一個情況對於我們的民族素質來説是大為不利的。從我們國家來説,我們確實覺得人口多,但是,人口多要變成人力資源,不經過培訓、學習、教育,人口並不等於人力資源。所以,對我們國家來説,要提高我們國家的人力資源的水平,特別是長期説,把巨大的人口負擔變成巨大的人力資源,我們的大學生不是多了,還是少了。但是,我們應該對大學生的就業來説,是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屬於這種狀況,所以結構失衡一個最簡單的看法,比如説我們過去的大學畢業生比較多的,我們叫做集中了四大院裏頭,一個大院就是校園,另外一個就是機關大院、科研院所以及醫院,這四大院裏面用掉了畢業生的幾乎是70%,所以真正到物質生活第一線去的大學畢業生相當有限。
記者:曾經有一個大學生問我,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當時我的回答是並不是我們的就業難,而是過去我係的高期望值跟現實之間就業的可能跟……
瞿司長:我跟您一樣的看法,我覺得您確實代表了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我們實際上把大學生就業的崗位和我們實際工作需要之間的差別描繪出來了。實際上是個什麼問題呢?我認為原來這個觀念裏頭也包含了一種過去把大學畢業生一定看作是幹部這樣一個觀念區別起來,幹部這個崗位裏,而不是説,大學畢業生也是要就業,是為了到國家的各種工作崗位上就業,我覺得這個觀念到今天是需要做變化的。
記者:這塊大家希望有一個答案,比如大家的心態有調整得很好,同時,這個社會的人才結構也會發生調整,是否即使擴張,將來大學生想找到一個工作也不會真的很難?
瞿司長:是這樣的。因為這裡也有一個對崗位本身,對人的要求,客觀上也在變化的問題。比如説我們一個鄉,鄉里面一個會計,我過去也許認字、記帳這兩條做好了就行了。特別在計劃經濟時代那更是這樣的。但今天可能就不同了,一個鄉里面的會計,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的一個鄉的會計,經濟的吞吐量還是很大的,他不僅要會識字、記帳,而且要懂得審計,懂得市場,那對人的要求就高了。所以一些崗位過去並不需要大學生,也許認為高中生,再往前就是需要小學生,在今天,隨着社會的進步,這些崗位對人的素質已經提出了新的要求。
記者:從某種角度來説,怎麼這麼説也可能會得罪一些有可能要畢業的學生,為什麼你們畢業的時候可以分到四個院,到我們這兒就進不去四個院了,但是我們可能是在面對更加……
瞿司長:我們經常説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過高,但是説這句話的時候也得留點神,想想,我也好,包括您,但是就業的時候總希望找到好的工作,誰不想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呢?所以我想不要指責學生。但是,我們每個人又必須面對現實,這個工作找不到,你得想象,下一步呢?下一步不行能不能想想再下一步,總的面對現實。這才叫實事求是。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實事求是。
記者:我們看到這個十五的規劃,也知道,其實在未來的一些年裏,高校的擴招還會繼續進行,能不能在這方面給我們觀眾朋友做一下介紹,將來擴招的規模什麼樣,節奏是什麼樣的?
瞿司長:高等教育的規模從99年開始確實持續增長,從1998年的108萬人的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到了1999年招159.5萬,增長了47.4%,2000年又增長到了220萬,2001年到了260萬,今年我們準備招275萬。但是這樣一種數字表示,99年、2000年、2001年增長的相對幅度是比較大的。2001年的基礎之上再往上增長,到現在,我們研究認為提5%的增長率可能比較實際,因為一個就是基數比較大,即使5%,絕對的增長量,相對比過去也是大的。雖然數量比過去增長的幅度慢一點,但是也還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思想。
記者:所以,針對這一點,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這兩年的考研熱您一定是感受非常深了,在我的身邊我能夠感受到很多小弟弟、小妹妹考研的熱望,我們考研的速度會不會進一步加快,這樣就業分流的渠道更多一點?
瞿司長:以就學替代就業,延緩就業也是一個國際經驗。所以,我們過去普通高校的本專科擴招一定存在延緩的就業。馬上本科生擴招後的本科生又要畢業了,所以畢業生的數量就會增加,所以相應的情況下,我們的研究生的招生數量也會在前幾年比較快的增長的基礎上跟它相適應提出一個進一步增長的計劃。其實像今年,我們的招生規模也已經到了將近20萬,所以,十幾的增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當然,我們對於擴招以後的本科生,相應的情況下,研究生的招生數量也會有所調整。
記者:這就是您剛才説了,從今年開始,比如説本科的擴招在5%這樣一個數字,那麼,研究生的擴招會不會超過這個數字?
瞿司長:肯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