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50周年閱兵慶典活動舉世矚目,可是9月30日下午還是陰雨綿綿。
就此我們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董立清:“到晚上九點四十分的時候,就接到電話,問這場雨,什麼時候能夠停,明天閱兵的時候,能不能夠順利的進行。當時我們認為這場雨,從晚上要下到夜裏,到五、六點鐘的時候,這場雨可以停下來,六、七點鐘的時候,這個雲會慢慢地抬高,由陰天轉為多雲,在閱兵的時候,可能是多雲天氣,有時還會出太陽,不影響閱兵。”
除了國家舉行重大活動特殊需要的氣象預報服務,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天氣預報也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在觀看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的時候,看著節目主持人三言兩語就把未來兩天的天氣情況娓娓道出,輕鬆自如。其實,這短短幾分鐘的節目,凝聚了我國甚至全球數萬氣象工作者的勞動心血。
氣象衛星和雷達系統是收集氣象資料的主要工具,分析則主要靠預報員手工繪圖。由於更多的依靠預報員的經驗,因此早期的氣象預報服務項目比較單一,人們只能知道陰晴雨雪、溫度高低以及災害性的天氣預報警報等。
隨着氣象監測網絡的不斷完善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天氣預報手段越來越豐富和完善,預報服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經過氣象工作者針對性的研究和個性化服務,原先看不見、摸不着的氣象要素變成了人們易於掌握和使用的數字指數預報。
氣象指數預報服務不僅為政府部門各行各業的決策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而且使我們的生活更科學、更快捷、更便利。
空氣污染氣象指數預報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預報。由於工業發展的加快和城市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多,空氣污染情況日益嚴重。氣象部門的工作者利用先進的氣象監測網絡,直接測量和分析氣象條件與污染物擴散之間的關係,結合先進的計算機系統作出空氣污染的指數預報。從2001年6月起,全國47個城市推出了空氣污染指數預報服務,給人們的日常活動提供參考。按照預報發佈的信息,人們就可以主動地採取一些措施,選擇適當的活動。
“天有不測風雲,我有天氣預報”。五十周年國慶、長江三峽截流、APEC會議等國家的重大政治、社會、經濟活動、工農業生産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天氣預報。
2008年將在北京舉行第29屆奧運會,這給氣象部門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為保障奧運會的順利進行,現在氣象部門已經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開發建設綜合性的、現代化的奧運氣象預報業務服務系統,以保證奧運會舉辦期間的天氣的準確預報。
隨着氣象業務服務領域的不斷拓展,氣象預報服務一定會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