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很怪的人,對美好的東西不管是什麼,只要是他喜歡的,就覺得好,就着迷,這個着迷還不是一般的着迷,而是迷的不得了。
沈從文平時很和氣,總是微笑着,很溫和。但是一遇到他不肯做的事情啊,你就是拿着槍對着他,他也不會去做。
實際上沈從文這一生就是一直在追求人性的一生。追求一種美好的素樸的一種人性。在他小的時候,不肯讀書,一種兒童的天性要儘量讓它張揚讓它發揮。那時候讀私塾,後來是新式小學。他不是一個用功的孩子,按照我們現在的觀念
就是一個野孩子。他常常逃學,利用逃學的時間接觸大自然。增長了好多自然方面的如動物、植物等等的知識。另外就是接觸了社會百態。
青年時期,胡適聘他到上海中國公學教書,當時的沈從文頭髮比較長,臉色蒼白,因為他有點流鼻血的毛病,寫文章用腦過度,睡眠也不好,所以給人看似好象有點蒼白,很病態的樣子。
他開頭的時候不太會講話,但都因為他是作家,所以有的人不選他的課也來旁聽,一個小教室坐滿了人。他在黑板上面寫提綱,想講幾句話講不出來,大家也沒辦法。然後他又在黑板上寫下這樣幾句話,“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
就在那段時期,沈從文結識了他後來的妻子張兆和。那是1928年,張兆和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她選修沈從文的課,吸引了沈從文的注意。神迷的老師終於給美麗的女學生去了一封情書。
他寫着:
一個月亮——不拒絕從心中涌出的呼喊,你是我的月亮。
沈從文寫的故事多以純樸的湘西苗鄉為背景,寫出二十余歲的青年生命曾走過的痕跡。
湘西的山不太高,很多樹都被砍掉了。那裏的人很好客,他們漢語、英語都聽不懂,但是不管聽懂聽不懂,他們都會送客人很多東西。聽説舊社會時,如果客人到一個苗人家裏去,他們一定要殺一隻雞給客人吃,不管他們自己有沒有飯可以吃。
那裏一般的老百姓不知道沈從文是誰,可是沈從文故事裏描繪的情節他們都很熟悉,因為是他們本族的有關傳統的故事。
一般都説沈從文的語言很樸素,但是這種樸素是來自於雕琢後的。他的“小説學”只有一句話,“貼着人物寫,緊貼着人物來寫”。
八十年代以來,沈從文在中國和外國都獲得了應有的重視。一九九四年他的代表作之一《邊城》被湖南省歌舞劇團改編成大型舞劇《翠翠》。《邊城》是一九三四年發表的,與他同時代的作者大都強調黑暗的時候,而他卻書寫了人性的純潔與美麗,對生命的信任和期望,在當時是一個不合潮流的特異的作家。
對白(1):電影《邊城》
(少爺):翠翠,站在這兒不要走開,這兒好看。我到別處有點事,等我回來咱們一塊回家。我呢日頭、雨水、走長路、挑擔子……
(少爺):自己份上的都拿過了,翠翠,我來弄船,你回家燒鍋煮飯。
對白(2):電影《邊城》
(少爺):翠翠,吃了飯你和爺爺到我家吊腳樓上看船吧。
(翠翠):爺爺説不去,去了沒人守這船。
(少爺):那你呢?
(翠翠):爺爺不去我也不去。
對白(3):電影《邊城》
(旁白):到了冬天,那個在月下對翠翠唱歌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1949年共産黨取得了政權,一切面臨着重大的改變,人人興奮地期待着。而沈從文卻看見了即將到來的悲劇……
請收看5月14日 22:50 cctv 科教頻道 《人物》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