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向北極的第一次大進軍中,是以古亞洲人為先導的,或者説是由古亞洲人完成的。這些人可能個子較矮小,皮膚比較黑,具有蒙古人的某些特點。但是後來,除了西伯利亞東北角某些尚存的部落之外,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他們都被後來的移民所代替。而在歐亞大陸的最西部,也就是歐洲的北部,則為芬蘭烏蘭烏戈爾族人所代替。而這些人後來又被現在的拉普人所代替。
從大約15000年以前開始,北半球的氣候又開始轉暖,陸地上的冰川開始融化。與此同時,海平面也在慢慢地升高之中。到了大約8000年以前,北極大約就已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其間約7000年的時間裏,隨着加拿大地區和洛磯山脈之間的冰蓋漸漸融解,露出了一條通道。原來生活在阿拉斯加北部無冰陸地上的人們,得以向南遷移,終於來到北美洲的南部,就是後來的印第安人。還有一些從亞洲遷移來的人可能來得較晚,則滯留在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峽沿岸。他們再要住南遷移已經不可能了,因為那裏已經成了印第安人的天下,所以只能沿最為寒冷和艱苦的北冰洋岸邊活動,這就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還有一部分則沿阿拉斯加海岸往南,逐漸遷移到阿留申群島,這就是後來的阿留申人。
愛斯基摩人的生存方式,經歷了深刻的變化。他們在亞洲的近親都是以獵取陸地上的動物為食,海生動物,如海象、海豹、鯨魚和其他魚類等,對他們來説倒在於其次。愛斯基摩人作為游獵民族的一部分而遷移到美洲大陸後,阿拉斯加北極地區陸生動物是有限的,他們要繼續游獵下去,就只能到海洋裏去尋找食物。而且,他們也許很快就發現,海洋裏的動物不僅很多,而且捕殺起來相對來説也要容易一些,因而轉入捕捉海生動物,如鯨魚、海象和海豹等,故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當然,這種適應性的變化,大約也經歷了幾千年,他們終於學會了制做帳篷,或在很短時間裏用冰雪建起一座冰房子,冬天靠穿着雪鞋或狗拉雪橇在冰上旅行,夏天則乘獸皮小船沿河流或海洋遷徙。他們的語言也自成系統,既不同於亞洲的近親,與印第安語也大相徑庭。人類學家們把這些人叫做古愛斯基摩人。
儘管如此,他們與亞洲人的關係還是非常明顯。不僅人種乃至基因上一致,而且在宗教信仰上也一脈相承。例如在亞洲東北部曾經廣泛盛行的薩滿教以及由巫師來看病、求雨或占卜吉兇等,在愛斯基摩人中也同樣流行。薩滿教認為世上萬物都有靈魂,愛斯基摩人到現在還是如此。他們捕到海豹等要先潑一點水在它口裏,以安慰它的靈魂,使它繼續去投胎,以便將來還有海豹吃。對於北極熊就更是如此。一面吃它們的肉,一面又敬它們為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