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培養醫養結合專業人才,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需求,近日,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高等職業教育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份文件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亮點?它將給相關學校、相關專業帶來哪些變化?
專家介紹,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超過3億,傳統照護模式已很難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醫養結合模式正在成為養老服務業發展趨勢,而從業人員不足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此次《通知》的出臺,正是助力抓緊補齊短板。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崔照忠:醫養照護領域需要大量既懂醫療護理、又擅長養老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但當前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年齡結構偏大、學歷偏低、專業性不足的問題。截至2024年,全國已經有300多所高職學校開設了養老相關專業,但是本科院校僅有39所,複合型專業人才缺口巨大。
《通知》指出,支持專業梯次設置,鼓勵健康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等高職專科專業畢業生報考;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中高本貫通培養模式。
專家表示,這不但讓中職、高職相關養老專業學生未來有了更多選擇的空間,也會逐步解決他們通常醫學知識欠缺的問題。
山東省康養服務學會副會長 王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目前來説,很難架起到醫療機構進行崗位實踐和實習的橋梁,因為它屬於公共服務大類,公共服務大類是不包含醫療相關專業的。而現在的醫養,屬於醫療衞生大類,可以到醫院裏進行專業的實習。專業就可以合二為一,既學習醫學知識,也學習康養知識,最後上升管理的層次。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崔照忠:貫通培養模式打破職業教育“斷頭路”困境,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明確的中高本貫通培養,增強專業吸引力。
《通知》明確提出,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踐教學學時原則上不低於50%。專家指出,對於實踐教學學時的要求將極大提升學生未來的競爭力。
山東省康養服務學會副會長 王燕:實踐教學學時從第一學期到最後畢業的三到四年,在學校裏學完,再到醫療機構去實踐,再回來學,再到醫療機構實踐,逐層級的提升,最後能達到距離工作崗位要求無縫銜接的狀態。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與行業需求精準對接
除了中職和高職,這份文件的印發又會給目前已經開設了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的學校帶來哪些契機呢?
位於貴州省貴陽市的貴陽康養職業大學,於2022年申報了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2023年開始招生,目前該專業在校學生130人。在課程設置上,學校強調專業教學要緊跟産業和技術發展。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教務處處長 鄧朝輝:設置基礎照護知識與技能、中醫適宜技術、老年照護技術等課程,實現課程內容與康養産業智慧化升級同頻共振。
此次發佈的《通知》中強調,要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中高本貫通培養模式。
目前,貴陽康養職業大學在培養機制上,已按照《通知》要求進行縱向的“專升本、中高協同和中本貫通”發展,未來還將依託合作共建校——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的資源,更好賦能相關專業學生的培養。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校長 田維毅:通過湘雅醫學院深厚的護理學的學科內涵,使我們的職業本科教育既有本科護理的理論基礎,也有職業教育的技能和操作能力。
學校負責人告訴我們,《通知》裏強調的,開發一批核心課程,建設一批優質教材,支持學校建設老年人能力評估、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整合照護、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等真實服務場景的校內實訓場所等,也為學校未來提升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教學質量提供了路徑。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校長 田維毅:通知的發佈為我們加強專業的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職業教育最關鍵就是能夠適應産業和崗位的需求。我們要加強相應的工作,盡全力從崗位場景來設置職業本科教育的教材。讓學生學了課程,實際上就已適應了崗位需求。
(總台央視記者 高磊 尹平 孫勝利 山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