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3月15日)首次聯合發佈10件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詳情>>),引導各級檢察機關和消費者協會(委員會)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據介紹,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食品藥品安全等涉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訴訟案件2.6萬件。此次發佈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涵蓋多個消費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
· 既包括伴隨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出現的消費維權新問題,如預付式消費事後退費難、不法商家利用二維碼騙取個人信息等;
· 也包括消費維權中具有典型性的難點問題,如醫療美容虛假宣傳問題、外賣使用虛假食材原料信息等;
· 還包括特定群體消費中具有特殊性、代表性的問題,如銷售偽劣農資損害農民消費者權益、保健品欺詐侵害老年人消費者權益等。
其中包括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訴上海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非法銷售非國標電子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民事公益訴訟案,河北省廊坊市檢察機關督促整治血液凈化、醫療違法行為行政公益訴訟案等10件,其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提起、檢察機關支持起訴2件。
本次發佈的典型案例,緊盯食品藥品等行業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人民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涉及的案件不僅包括傳統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美容機構虛假宣傳、非法行醫,過度醫療等醫療安全隱患等問題,還涉及個人信息保護、反電信網絡詐騙以及“單用途預付卡”等特殊消費形態。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訴上海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非法銷售非國標電子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民事公益訴訟案
· 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訴孫某某、劉某某生産銷售不合格化肥損害農民消費者合法權益民事公益訴訟案
· 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檢察院訴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陳某某消費欺詐民事公益訴訟案
· 湖北省黃石市人民檢察院訴某醫院過度醫療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民事公益訴訟案
·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督促規範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行政公益訴訟案
· 河北省廊坊市檢察機關督促整治血液凈化醫療違法行為行政公益訴訟案
·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外賣餐飲以假充真危害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
· 山東省青島市檢察機關督促規範快遞驛站取件碼小票商業信息投放行政公益訴訟案
· 河南省長垣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醫療美容違法問題行政公益訴訟案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批發市場農産品質量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案
研建數據模型 開展專項監督
涉預付費問題投訴數量同比下降40%
辦案過程中,針對預付式消費退費難、外賣餐飲以假充真、快遞取件碼小票上的虛假商業信息等,檢察機關通過研建數據模型、開展專項監督。
如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在梳理12345市民投訴舉報信息中發現,2023年轄區內涉預付費問題投訴69734條,數量為2022年的3倍,主要反映部分健身房、美容美發店、培訓機構收取預付費後閉店跑路,消費者預付資金無法退回,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檢察機關用“單用途預付卡規範治理”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通過抓取涉預付費12345投訴舉報數據、部分線上平臺發售預付卡數據,向市場監督管理局調取轄區內相關行業經營企業數據,匯總形成發行預付卡企業數據池,與預付卡備案企業數據和資金存管數據進行碰撞比對,發現發卡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備案線索102條,未按規定進行資金存管線索64條,超限額發行預付卡線索206條。
2024年5月,朝陽區檢察院對單用途預付卡管理不規範問題依法立案後,向區體育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對未及時、準確、完整備案和資金存管、超限額發行的企業進行查處,加強對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監督管理工作。朝陽區體育開展全面排查整治,對116家問題企業責令整改,對2家企業進行行政處罰,有效解決200余件預付費投訴案件,體育培訓類企業在資金存管平臺累計存管金額增加至351萬餘元。同時,朝陽區檢察院與區文旅局、區衛健委等6家行政機關磋商,相關單位積極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對372家企業責令整改,新增備案企業102家,資金存管平臺入駐企業增加206家,累計存管資金量由105.22萬元增長至8967.07萬元,平臺售賣率由60.08%提升至95.14%。
經對12345投訴信息進行梳理,涉預付費問題投訴數量同比下降40%。
相關閱讀
最高檢與中消協首次聯合發佈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緊盯新業態消費者維權痛點整治行業亂象聚焦食品藥品、醫療服務安全、預付式消費退費難等特殊消費形態
(總台央視記者 程琴 王婧)